7月20日,當升科技(300073)在戰略新品發布會上推出6款自研新型電池材料新產品,包括雙相復合固態鋰電正極和固態電解質兩款全新體系材料,引發市場對固態電池的高度關注。不僅僅是當升科技,此前已有國軒高科(002074)等多家公司公告關于固態電池的進展。光大證券(601788)表示,未來隨著龍頭廠商的技術進步,固態電池行業規模化有望全面加速。銀河證券指出,固態電池被認為是液態電池的下一代技術,目前已成為動力電池的重要發展方向。
(相關資料圖)
固態電池是一種電池科技。與現今普遍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和鋰離子聚合物電池不同的是,固態電池是一種使用固體電極和固體電解質的電池。由于科學界認為鋰離子電池已經到達極限,固態電池于近年被視為可以繼承鋰離子電池地位的電池。固態鋰電池技術采用鋰、鈉制成的玻璃化合物為傳導物質,取代以往鋰電池的電解液,大大提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與液態鋰離子電池相比,固態電池可以儲存更多的能量,而且充電更快,此外其安全性也高得多。
業界普遍認為,固態電池是最具前景的新一代動力鋰電。華經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30年,我國固態電池市場空間有望達200億元,2022-2030年市場空間復合增長率為55.01%。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預計,全球全固態電池市場預計將從今年的2.1GWh增長到2025年的30GWh,再增長到2030年的160.1GWh。在全球動力電池的市場份額上,固態電池預計從今年的0.3%增加到2025年的2%,再到2030年的3.8%。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范圍內致力于固態電池技術研發和應用的車企、動力電池公司有幾十余家,其中包括豐田、大眾、寶馬、福特等一系列全球巨頭級車企都曾紛紛發表關于固態電池的推進速度。
國內相關公司方面,除了20日當升科技的新品發布會,此前7月17日晚間,當升科技公告,與清陶能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后者承諾,2022年-2025年期間向公司采購固態鋰電正極材料,總量不低于3萬噸。若以1GWh電池對應1500噸正極材料用量計算,則該公告中的3萬噸正極材料或有望實現約20GWh的電池總產量。
7月19日,據全天候科技報道,蜂巢能源全固態電池實驗室研發出國內首批20Ah級硫系全固態原型電芯,該系列電芯能量密度達350-400Wh/kg,現已順利通過針刺、200°C熱箱等實驗,一旦量產應用,電動車可實現續航里程1000公里以上。
6月15日,輝能科技首次公開固態電池產品的全自動量產過程,公司宣布,計劃明年實現固態電池量產,并供應電動汽車市場。
5月末,國軒高科發布首款三元半固態電池,預計年內實現量產。該電池能量密度可達360Wh/kg,將在今年實現裝車,搭載該電池的電動車將實現1000公里續航。
光大證券表示,目前歐美、中日韓都在積極布局固態電池,但由于技術難點需要攻關且成本較高,主流車廠電池廠宣稱的量產時間基本在2030年前后。未來隨著龍頭廠商的技術進步,行業規模化有望全面加速。
銀河證券指出,固態電池被認為是液態電池的下一代技術,目前已成為動力電池的重要發展方向。固態電池擁有更為穩定的電解質機械和化學特性,靜態及循環壽命將得到極大提升;對溫度不敏感,能在-50℃~200℃溫度保持放電功率,可以極大程度緩解冬天電池容量衰減的問題;能量密度得到極大提升,預計能達到當前三元鋰電池的2-10倍。
相關概念股:
當升科技(300073.SH):公司與清陶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7月16日在江蘇省昆山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2022-2025年)》。雙方決定在固態及半固態電池技術開發、固態鋰電正極材料產品供貨、全球產能布局、金融及資本合作等方面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7月20日,當升科技在戰略新品發布會上推出6款自研新型電池材料新產品,包括雙相復合固態鋰電正極和固態電解質兩款全新體系材料。
國軒高科(002074.SZ):公司首款三元半固態電池預計年內實現量產,該電池能量密度可達360Wh/kg,將在今年實現裝車,搭載該電池的電動車將實現1000公里續航。
德爾股份(300473.SZ):目前公司自主開發的固態電池產品已應日本本土客戶的需求提供樣品并開展測試、匹配工作。公司稱在全固態電池開發方面采用高安全性的氧化物電解質技術路線,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宙邦(300037.SZ):公司布局固態電解質,有望應用于更高能量密度的固態電池,目前技術團隊已積累大量研究經驗,相關產品實現十公斤級樣品驗證。
瑞泰新材(301238.SZ):部分新型鋰鹽產品在固態鋰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中已形成批量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