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30日訊(記者 劉超鳳),一季度權益市場低迷,券商自營收益遭受重創。
48家上市券商中,一半上市券商一季度自營收入虧損,平均收益僅-0.56億元;近九成上市券商自營收益同比下滑,僅有6家實現同比增長,這主要是由于收益基數較低、扭虧為盈或虧損收窄;其中,一半的券商自營收益同比下滑超1倍,10家券商同比下滑超過3倍。
券商自營業績變臉,從創收的“第一支柱業務”變成“業績大跌魁首”。22家自營收益為正的券商中,自營業務的收入貢獻比下降了10%。
具體來看,“券業一哥”中信證券(600030)自營收入33.51億元,同比去年僅減少5.23億元,同比下滑14%,體現了較強的抵御市場波動能力。華泰證券(601688)、中金公司的自營收益均超過10億元。
券業人士何南野告訴財聯社記者,主要是權益類投資虧損,這與整個市場行情有關,國內資金配置了較多的A股、港股資產,一季度都呈現了明顯的虧錢效應,券商自營、券商資管、公募基金均難以幸免,因此大部分面臨較大虧損。
一半上市券商自營虧損
截至4月29日,48家上市券商或券商上市實體均已公布一季報。今年權益市場劇烈波動,曾作為券商業績“第一支柱”的自營收入普遍大降,甚至出現虧損。
按照“自營收入=投資凈收入-聯(合)營企業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的計算口徑,財聯社記者統計了48家上市券商的自營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下同),其中,26家券商自營虧損,虧損占比高達54%。總的來看,48家上市券商一季度的平均自營收益為-0.56億元,中位數-0.18億元。
具體來看,券商自營收入走向分化。自營收入排名前十的上市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申萬宏源(000166)、中信建投(601066)、中國銀行、國聯證券、東方財富(300059)、招商證券(600999)、山西證券(002500)。
2022年一季度,中信證券實現自營收入33.51億元,同比微降13.51%;華泰證券一季度自營收入18.37億元;中金公司自營收入14.88億元,這三家券商一季度自營收益均超過十億。
今年自營收入為正的22家上市券商中,對營業收入的貢獻比中位數為16.23%,而去年的收入貢獻比中位數為26.65%。自營的收入貢獻比下降了10%。
從虧損角度來看,一季度自營收入虧損超過5億的共有8家券商,分別是:海通證券(600837)、興業證券(601377)、廣發證券(000776)、紅塔證券(601236)、國元證券(000728)、長江證券(000783)、中泰證券、東方證券(600958)。海通證券今年一季度自營收入虧損26.29億元,興業證券、廣發證券自營業務分別虧損12.29億元、11.37億元。
在自營收益增速方面,48家券商中,僅有6家券商自營收益實現同比增長,這主要是由于收益基數較低、扭虧為盈或虧損收窄。換言之,88%的上市券商一季度自營收益同比下滑。
太平洋證券因自營收益扭虧為盈實現同比增長379%。第一創業(002797)、光大證券(601788)自營收益仍然虧損,但虧損收窄。此外,國聯證券、東方財富、中銀證券一季度自營收益分別為2.13億元、1.89億元、0.3億元,均實現自營收入同比增長。
這其中,一半券商自營收益下滑超過一倍,10家券商的自營收益下滑超過3倍,占比兩成多,分別是國元證券、哈投股份(600864)、錦龍股份(000712)、財通證券(601108)、華西證券(002926)、長江證券、長城證券(002939)、南京證券(601990)、東興證券(601198)、中泰證券。
自營“變臉”
自營收益被視作券商投資能力的標志。但從數據能看出,這種能力會發生“漂移”。2021年一季度自營收益排名前20的券商當中,今年一季度仍然保持正收益、不虧損的券商僅有十家,一半券商自營虧損。
具體來看,去年一季度自營收益最高的是國泰君安(601211),今年則易位中信證券。“券業一哥”中信證券自營收益僅下滑14%,今年自營收益僅減少了5.23億元,體現了較強的抵御市場波動能力。
自營業務從“增收利器”變成“業績大跌魁首”,主要是受二級市場行情拖累。根據wind數據,今年一季度上證指數跌10.65%,深證成指跌18.44%,創業板指跌19.96%。受此影響,券商自營權益投資虧損明顯。
不論大小券商,都被單邊下跌市場嚴重沖擊。海通證券今年自營收益同比去年大減55.05億元,國泰君安大減39.54億元,廣發證券自營大減28.36億元,興業證券大減22.22億元。自營收益大減超過10億的還包括:招商證券、華泰證券、申萬宏源、紅塔證券、中金公司、東方證券、中泰證券。
海通證券表示,今年一季度投資收益虧損15.11億元,主要是因為金融工具投資收益減少。
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導致金融資產收益率下滑,致使投資業務收入成為業績大跌首因。國泰君安表示,海通證券金融資產規模環比微降1.6pct(百分比)維持在2681.5億元,受到外部環境影響,金融資產投資收益率(含其他債券投資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16 pct(非年化),成為投資業務收入大降的最主要因素。
招商證券一季度投資凈收益(含公允價值)1.76億元,同比-91%。華創證券表示,招商證券當季自營收益率0.08%,同比降低0.55pct。
對于招商證券自營收入同比下滑,海通國際認為主要是由于一季度權益市場表現低迷,萬得全A累計下跌14%。
華創證券則表示,自營結構上,綜合2021年報風險敞口及一季度市場變化,估算招商證券風險中性的自營資產規模1093億元(占比35%),方向性權益資產規模103億元(占比3.3%),方向性債券規模1926億元(占比61.7%)。扣除融券、跟投、羚躍計劃等權益敞口后,其他方向性權益自營規模占比或為2-2.8%,同比降低2-3pct。公司在持續控制風險敞口暴露,但主要指數大幅下跌,市場風險偏好明顯下行,自營業務對業績的顯著沖擊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