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南京,記者 武超)訊,2021年草甘膦等農藥掀起瘋漲潮,價格一度翻了數番,但作為主要廠商之一的揚農化工(600486)(600486.SH),從年報來看并未享受到多少紅利。
3月28日晚間,揚農化工(600486.SH)交出了正式歸于新東家先正達旗下的首份年報。公司全年共完成銷售收入118.42億元,同比增長20.45%,但歸母凈利潤的增速明顯落后,微增1.02%至12.22億元。
有化工分析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這與揚農化工通過放量讓價換取增長有關,且因為長單比重較高帶來漲價遲滯。而先正達集團的入主確實讓揚農化工收獲益處,公司的營收三成來自關聯方,但隨之帶來的風險也值得關注。
不過,公司毛利率下滑的問題將在2022年Q1有所改善,公司凈利潤有望取得較高增長。
毛利率創自2013年來新低
揚農化工主營業務為農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在產原藥品種近70個。其中,殺蟲劑主要有擬除蟲菊酯系列產品;除草劑主要有草甘膦和麥草畏等品種;殺菌劑主要有氟啶胺、吡唑嘧菌酯等品種。
觀察單季度的業績情況,揚農化工2021年整體呈現高開低走的態勢,Q1-Q4的營業收入依次為37.08億元、29.75億元、25.59億元、26億元,凈利潤依次為4.44億元、3.47億元、2.24億元、2.07億元,一季度先聲奪人,之后卻逐季下滑;尤其Q4扣非后的凈利潤為1.49億元,僅剩Q1的三成。
對于公司利潤逐季下滑的原因,有農業分析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農藥產品需求彈性較小,剛性需求強,具有較強的季節性特征,尤其揚農化工的原藥銷售比重較大,系制劑產品的上游,下半年是公司傳統銷售淡季,會呈現季節性回落。另外在去年Q4,10月前后發生的全國能耗雙控、企業限電限產,農化企業壓降生產負荷,也對業績造成壓力。
盡管揚農化工銷售收入首次跨越百億大關,但凈利潤僅微增1.02%,遠低于營收20.45%的增速,使得公司2021年綜合毛利率為23.06%,落后于農用化工企業已披露年報的平均水準。且該毛利率創造自2013年以來的新低,公司2018年-2020年的毛利率分別為29.64%、28.81%、26.31%。
分業務板塊來看,揚農化工去年在原藥(包括殺蟲劑與除草劑等)、制劑、貿易等板塊的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其中收入占比最高的殺蟲劑產品毛利率減少4.66個百分點。
對此,上述分析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由于2018年后農藥產能西遷擴張因素,一批新建項目新增產能的逐步釋放,農藥價格及毛利率持續走低。揚農化工憑借優嘉三期的產能釋放,采取以量補價的措施,使得整體收入依然增長,但毛利率的損失就難以彌補了。另外,盡管去年一些農藥品種強勢漲價,但公司長單比重較高,帶來漲價遲滯,享受到的紅利偏小。
對關聯方依賴度仍將上升
先正達集團對于揚農化工的重組是一筆業內矚目的交易,這筆交易直到2021年7月13日才正式完成交割。目前,揚農化工的直接和間接控制方分別為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國化工農化有限公司、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化”)。
從年報中的關聯交易部分來看,主要系揚農化工與中國中化控制的企業之間完成。2021年度揚農化工關聯交易實際發生額為47.54億元,其中銷售產品、提供服務小計35.99億元,占到營業收入的30.39%。
對此,有農藥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能夠背靠集團公司提升業績也是好事,但是先正達集團旗下還有有安道麥A、中化化肥、荃銀高科(300087)等上市公司,以及其他農業企業,不乏揚農化工在農藥領域的競爭對手,容易引發同業競爭問題。一旦先正達的投資重心和支持力度轉向其他公司,會對揚農化工的長期穩定造成風險。
財聯社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先正達一直處于并購擴張的過程中,該公司計劃于科創板IPO,招股書顯示,擬將32%的募資共計208億元用于全球并購項目,為諸項目之首,但收購帶來的商譽、債務、內部融合問題卻是個挑戰。
以2022年預期來看,揚農化工對關聯方的依賴程度仍將加強。公司預計2022年關聯交易金額為74.6億元,其中銷售產品、提供服務小計55.9億元,將比2021年增長五成以上。
不過,揚農化工2022年一季度有望高增長,根據公司于3月9日披露的經營數據,2022年1-2月,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50%左右;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6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00%左右。
對于凈利潤的增長,公司在公告中表示,主要原因一是優嘉三期項目全面達產,四期項目第一階段建成投產,產能、產量較上年同期增加,二是主要農藥產品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