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配合防疫工作,避免聚眾活動可能引發的安全問題,各大劇組、各大綜藝紛紛停止錄制拍攝。一方面是宅在家中的老百姓有文娛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綜藝庫存告急、真人秀錄制停擺、棚內錄制也小心翼翼,綜藝人該如何將“危機”轉變為“轉機”,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推出綜藝節目?這是考驗也是檢驗。
一種全新的“云錄制”綜藝誕生了。眾所周知,傳統的綜藝錄制——無論是棚內綜藝還是戶外真人秀,都是一個集體性的龐大過程,需要有導演、主持人、攝影師、妝發師、場工等大量臺前幕后的工作人員配合。疫情洶涌,要現場聚齊這些人并不容易,也不安全。“云錄制”則徹底打破傳統綜藝錄制的條條框框,它讓嘉賓們宅在家里,打開手機等相關設備,就可以完成錄制。雖然沒了妝發,沒了現場配樂,少了臺本設計,也沒有多角度的攝像,但“云錄制”至少打破了綜藝錄制空間的限制,讓多個明星不出門且同一時間參與錄制成為可能。
“云錄制”可以怎么玩
湖南衛視依舊是國內綜藝創新的領頭羊,早在2月7日晚,就接連上線了兩檔全新的“云錄制”綜藝《天天云時間》和《嘿!你在干嘛呢?》。
《天天云時間》由《天天向上》節目原班制作團隊湖南衛視沈欣工作室打造,由汪涵、大張偉、王一博、錢楓、高天鶴等天天兄弟和沈夢辰常駐,每期連線幾位不同的嘉賓做客,讓藝人們足不出戶便可完成一期節目的錄制。
《天天云時間》片頭
節目的形式是主持人在演播廳通過在線視頻的方式連接身在各地的天天兄弟和嘉賓們,跟我們在微信上多人視頻聊天很像。內容上,《天天云時間》其實就是一個脫口秀,主持人和嘉賓閑聊著宅在家里發生的趣事。
主持人汪涵在演播室與其他嘉賓視頻連線聊天
當然,為了豐富節目的內容和形態,不至于讓節目成為凌亂閑散的“瞎聊”,節目每一期請的嘉賓對應的是不同的聊天主題。像第二期的嘉賓是凌瀟肅、唐一菲夫婦,袁成杰、陳芊芊夫婦,側重于宅在家“怎么玩”;第三期嘉賓是鄒市明一家、楊威一家,側重于宅家“怎么運動”;第四期嘉賓林依輪、薇婭,則告訴大家宅家“怎么防護”;第五期嘉賓張含韻、黃雅莉,則是美食單元,宅在家“怎么做美食”……
楊威父子教大家做運動
除了云聊天環節外,節目的固定版塊還有“云答題”和“云公益”。主持人出一些趣味問題,嘉賓搶答,答對題數最多的嘉賓,節目組會以他的名義捐贈醫療物資。
雖然策劃上線的時間極短,但從制作層面看,《天天云時間》是當下“云錄制”綜藝里頗為出色的一檔,有原創性、有完成度,也有綜藝感。它能夠做到每周播出4期,正是得益于有一個穩健的節目模式。
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制作團隊推出的周播節目《嘿!你在干嘛呢》,同樣是“云錄制”形式,節目采用了同城快遞的方式傳遞GoPro,由何炅、李維嘉、杜海濤三位主持人自拍趣味生活vlog,并視頻連線藝人朋友進行互動,三段VLOG連綴成一期完整的節目。
《嘿!你在干嘛呢?》片頭
嘉賓們的vlog圍繞著國家衛健委的宅家“五個一”建議展開,即制定一個計劃、鉆研一件事情、找到一種支持、進行一項鍛煉、思考一些體驗展開,讓vlog的內容形散神不散。
“五個一”構成了vlog的一個主線
只是眼尖的觀眾會發現,《嘿!你在干嘛呢?》的創意與MBC去年推出的劉在石主持的節目《閑著干嘛呢》相似度較高,都是流動的攝像機+自拍vlog。
浙江衛視2月14日也推出了一檔《我們宅一起》,由華少當發起人。幾個明星拍攝自己宅在家干嘛,經由后期剪輯制作后,由華少擔任主持人,串聯起來,形式比較偏向于《嘿!你在干嘛呢?》。
華少主持《我們宅一起》
電視臺忙著創新,視頻網站也沒有落下。2月8日,優酷上線了一檔明星陪伴式公益直播節目《好好吃飯》。每天中午12點,都有明星(或明星家庭)直播做飯過程,向大家倡導“宅在家里,好好吃飯,支持國家,戰勝疫情”的理念。除了《好好吃飯》外,優酷還推出了一檔明星健身類公益直播節目《好好運動》,由劉維擔任主持人。
《好好吃飯》中的趙本山
如果跟衛視的“云錄制”相比,優酷的這兩檔節目都差了火候,節目的內容就是明星直播,幾乎沒有什么策劃與后期制作,節目的看點全部依賴于明星自身的綜藝感,直播的明星若比較放不開,一個小時的直播就顯得乏善可陳了,有時都可以感覺出明星支撐得非常勉強。
《好好運動》中的劉維,每期都得填充一個半小時的內容,夠辛苦
“云錄制”有創新,難轉正
疫情背景下,綜藝人能夠迅速轉變思維,在短短幾天時間推出“云錄制”綜藝,首先就值得贊賞。像《天天云時間》從立項到錄制再到播出,僅用5天,其中策劃耗時2天,從錄制、后期制作到播出僅30小時。
有些觀眾可能會以為,《天天云時間》不就是明星開著視頻聊天嗎。但沒那么簡單。畢竟節目不是直接手機投影就可以了,手機投影如何轉化成高清的電視觀感,就是一個技術難題。這背后需要專業網絡公司的技術支持。同時,那么多人同時聊天,如何避免“七嘴八舌”,如何讓節目的節奏清晰流暢,也需要節目組與藝人做好實時對接。很多笨功夫是下在背后的。
《天天云時間》的云答題環節,會根據來的嘉賓做相應調整。像運動這一期,題目多與體育有關,這是用心的小細節
“云錄制”體現了我國綜藝人很好的應變能力與創新能力,充分利用網絡時代的“云”思維,在有效的條件內實現“足不出戶,照錄節目”,節目同時也自帶了“云”時代直播、vlog的許多優點。
如今可以說是一個直播時代,數據顯示,我國直播受眾已近5億人,大部分觀眾對于直播這一形式都有親切感。直播受歡迎,一方面是因為對他人隱私和秘密的窺探,是人的一種本能欲望。無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只要是涉及個人隱私(尤其是關于情感)的故事,人們很容易產生興趣,遑論是明星的隱私。
“云錄制”綜藝不約而同對準了明星的私下狀態和家庭生活。觀眾可以看到很宅的王一博玩魔術,看到李維嘉給媽媽染發,看到宋威龍不靠譜的廚藝;也可以看到明星的家庭關系是什么樣的,明星家的室內裝修是什么風格的。
而與棚內綜藝有完善的臺本、盡可能地避免意外不同,“云錄制”節目因為少了設計,會有更多靈光乍現的有趣時刻。比如《嘿!你在干嘛呢?》里,杜海濤媽媽和維嘉媽媽都自帶綜藝感,和兒子配合默契;《天天云時間》里黃雅莉來的這一期,黃雅莉的妹妹也出鏡了,因為她是王一博的粉絲,秒變追星現場,那想偷窺偶像而“穿幫”到屏幕的小腦袋,就頗為真實可愛……這些有“毛邊”的時刻,讓節目真實、有人情味。
被杜海濤媽媽圈粉了,阿姨實在太可愛
黃雅莉的妹妹是王一博粉絲,探頭探腦想“偷窺”偶像,被發現后,頭立即縮了回去
直播還有陪伴感,觀看直播是打發無聊的最好方式之一。深夜時分是直播流量頂峰時期,這是因為很多人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想要的就是徹底放空,慵懶地半躺在床上,點開直播,看著鏡頭對面的那個人正生龍活虎地努力娛樂自己,并且時不時地稱呼自己“朋友”“寶貝”甚至準確地叫出自己的ID號,既能暫時性的填補情感空虛,也能打發無聊。
在疫情影響下的這個特殊節點,老百姓恰恰是需要陪伴的。宅在家里,鮮少出門,沒有社交,也沒有什么娛樂。“云錄制”節目呈現出的那種“跟觀眾即時交流”的狀態(直播就更明顯了),此時就顯得很“走心”——觀眾會知道此時此刻很多人跟自己一樣,此時此刻有明星在陪伴著自己。
“云錄制”節目有陪伴感
那有人會問,疫情過后,“云錄制”是否會成為一種常見的綜藝形態?畢竟在短視頻和直播的沖擊下,近年來電視臺的開機率下滑,受眾大量流失。“云錄制”則是電視臺取直播、短視頻之長,與之相融合的一種體現。
但事實上,“云錄制”綜藝轉正難,它的成功是特殊時空背景下的成功。受疫情影響,綜藝庫存告急、老百姓不能出門、受眾有文娛需求,與疫情相結合的“云錄制”才走紅了。在平常時刻,跟精心打磨臺本、多機位、種類豐富的棚內綜藝和真人秀相比,這幾檔“云錄制”在題材上有很大局限性,在形式上也顯得單一。直白點說,如果不是明星和觀眾都不得已宅在家,明星哪有空宅在家直播,觀眾也沒那個耐心忍受制作過于簡單倉促的綜藝節目——有的還不如刷抖音、刷快手有趣。
但無論如何,特殊時刻誕生的特殊“云錄制”節目,還是為電視綜藝與“云錄制”的結合提供了不錯的思路。《天天云時間》《嘿!你在干嘛呢?》《好好吃飯》等節目的概念都不錯,雖然不太適合常態化播出,但挺適合在春節這樣的特殊節點推出。有了這次經驗,下一回會打磨得更為精致,畢竟疫情是暫時的,觀眾的陪伴需求是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