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這片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的熱土上,一群被稱為“數字貴漂”的年輕人,正以代碼、鏡頭和創意,書寫著屬于貴州的創業故事。他們沒有涌向北上廣,而是選擇扎根貴陽,這里成本更低、風口更近、機遇仿佛觸手可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片由ai生成
貴陽一家本地酒樓里,主播玲玲正專注地介紹酒樓的包房環境與套餐內容,并不時回應直播間消費者的提問。“我們做不到兩天播一個億,但找準賽道,在貴州一樣能賺錢。”貴州禾鑫展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總監丁芯月這樣說。
貴州禾鑫展翅作為一家立足于本地的MCN機構,自成立以來便專注于貴州特色內容的挖掘與推廣,致力于通過數字營銷賦能本土品牌與鄉村文旅。
如今,直播推送機制牢牢掌握在各平臺的大模型算法手中。想要跨平臺同步直播,往往意味著額外的投入,購買軟件、定制算法、研究不同平臺的推流邏輯,但這些并沒有阻擋貴州探索者的腳步。
雖然難以直接比肩一線大品牌,但無數小微個體正從貴州獨特的流量土壤中獲益。村超、村BA等一輪輪“破圈”熱點,讓“帶貴州話題”成了實實在在的流量密碼。“只要內容沾上貴州美食、文旅,直播間觀看數、粉絲增速和銷售額明顯不一樣,”丁芯月坦言,“有的場次銷售額甚至翻了兩三倍。”
火熱的市場背后,是無聲加劇的競爭。“商家越來越精明,”丁芯月苦笑,“合作模式早就從‘前置費+傭金’變成‘純傭’,還免不了一砍再砍。”價格戰悄然蔓延,“有人寧可虧錢也要搶市場,太‘卷’了。”
但他們并沒有退場。在杭州、廣州MCN巨頭的陰影之下,這群貴州年輕人堅持著“小而美”的生存哲學,憑借對本土的深刻洞察、更低的運營成本和更強的信任紐帶,他們在這片數字土壤中頑強生長。他們愿意花兩千塊錢精心打磨一條視頻,敢于把直播間搬進山頂、水庫,用最真實的方式呈現貴州。
貴州禾鑫展翅正是這群“數字貴漂”中的典型代表。他們或許尚未站上行業頂峰,卻正以自己獨特的節奏,一步步扎根貴州、推廣貴州。鏡頭那端,是滾燙的牛肉酸湯鍋,是熠熠生輝的苗銀首飾,是“村賽”人潮洶涌的熱烈場景,鏡頭這邊,是一群年輕人用數據重新定義家鄉、讓世界看見貴州的熾熱人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丹靈 陳偉豪
編輯 駱航念
二審 李劼
三審 閔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