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寰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業務概要
商業模式:
(資料圖)
公司屬于天然氣采集、輸配設備生產行業,是天然氣采集、輸配送環節的設備生產商及服務提供商,主要為國內外各類天然氣采集礦場、輸氣、配氣企業提供其必需的各型井口安全控制系統、閥門執行機構和橇裝設備,以及對應的售后維保服務。公司擁有自主研發、設計能力,獲得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擁有5項發明專利,35項實用新型專利,系行業標準《閥門氣-液聯動裝置》和《石油天然氣鉆采設備井口安全控制系統》的起草單位之一。公司主要通過直銷模式開拓業務,除提供標準設備之外,亦能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定制設備生產,收入來源主要為產品銷售收入及售后、維保收費。公司還從事模塊化、橇裝化設計及制造,收入來源主要為工程橇裝設備銷售收入及安裝收費。由此,公司專注于以執行機構、井口安全控制系統和橇裝設備三大系列產品為核心的研發、制造及銷售。報告期內,公司的商業模式較上年度未發生重大變化。
二、主要經營情況回顧(一)經營計劃1、財務業績情況(1)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9,352,992.26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5.55%;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4,642,782.52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56%;(2)本期期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401,476,654.25元,較期初增加了4.90%;(3)本期期末總資產為556,486,627.58元,較期初增加了17.53%,總負債為155,009,973.33元,較期初增加了70.76%。2、公司治理情況報告期內,公司治理有序推進,穩健發展,不斷優化完善治理體系,持續提升治理能力,優化部門結構和人員配置,豐富員工培訓內容,規范經營行為,加強市場拓展和產品研發,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3、業務拓展及研發情況報告期內,公司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持續布局現有市場,同時加大推廣力度,把握市場發展趨勢,拓展新市場。報告期內公司持續研發多個項目,覆蓋閥門執行機構、井口安全控制系統和橇裝設備三大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取得授權專利40項,包括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35項。(二)行業情況公司的主要產品主要應用于天然氣行業,公司通過開發新產品、拓展新領域,繼續深耕當前領域,保持公司在該行業的領先優勢。國內天然氣發展較晚,能源以煤炭和石油為主。我國在參考了國外的發展經驗和我國國情后,制定了系列政策,以提高天然氣與替代能源的競爭力。現階段以及未來較長時間內,國內天然氣工業主要呈現出政策引導、壟斷經營、國家管制和供應驅動的特點。國內天然氣整體處于賣方市場,國家將繼續優先發展天然氣行業。在《能源中長期規劃綱要2004-2020年》中,國家首次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天然氣,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比例的目標;2017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了《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未來10年我國油氣長輸管道將迎來新的建設高峰期,國內油氣主干管網進一步完善。截至2022年底,我國長輸油氣管網總里程約18萬公里。其中天然氣管道12萬公里,預計到2035年我國還將新增天然氣管道建設總里程約6.5萬公里,其中新增干線管道2.95萬公里,省級管道3.53萬公里。在我國,天然氣的上游開采業、中游運輸業及下游分銷業,都具有壟斷經營的特點。對于天然氣中上游行業,資源基本集中于中石油、中石化、國家管網等央企。同時,油氣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是中國天然氣管道設備必然的發展趨勢,國產化也是民族工業發展的需要,通過國產化工作的實施,可以帶動國內機械、電子、冶金、建材、材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并可帶動相關產品升級換代,極大地促進民族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國家發改委對油氣管道建設提出要求:依托工程,實現關鍵技術裝備國產化。綜合我國天然氣采輸行業的前景來看,公司產品市場存在穩定增長的需求,發展潛力巨大。
三、未來展望(一)行業發展趨勢公司產品應用于天然氣行業,公司通過開發新產品、拓展新領域,繼續深耕當前領域,保持公司在該行業的領先優勢。1、天然氣采輸行業現狀天然氣作為主要的一次能源,在全球和各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都發生了多次變遷。20世紀初,隨著汽車、電力等的大力發展,石油和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都呈現快速上升態勢,但受運輸限制、消費結構不同,天然氣占全球能源的比例始終低于石油。整體來看,除美國外,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比重仍然保持了增長趨勢,其全球平均占比持續快速增長,僅次于石油和煤炭,是世界第三大一次能源。未來,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將在環保問題日益受重視的新能源時代持續發揮重要作用。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無論是在現有政策或是加大控制溫室氣態排放的刺激政策下,至2030年,天然氣都將成為化石能源中保持需求增長的能源。我國天然氣發展較晚,能源以煤炭和石油為主。我國在參考了國外的發展經驗和我國國情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條例,以提高天然氣與替代能源的競爭力,規范天然氣市場,促進天然氣的快速發展。因此,現階段國內天然氣工業主要呈現出政策引導、壟斷經營、國家管制和供應驅動的特點。國家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天然氣,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比例的目標;之后,政府先后出臺了多項支持措施,表明國家對于天然氣的發展規劃是長期性和前瞻性的,其對天然氣的支持在短期內不會改變。由于國內天然氣整體處于賣方市場,國家將繼續優先發展天然氣行業。在我國,無論是天然氣的上游開采業、中游運輸業,還是下游分銷業,都具有壟斷經營的特點。對于天然氣中上游行業,資源基本集中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央企,其中中石油在天然氣領域占比較高且份額穩定;對于下游分銷業,政府對燃氣銷售企業采用特許經營權的模式,地方政府授予分銷公司管道燃氣的獨家經營權或優先發展權,有效期一般為20-30年。2、天然氣采輸行業發展趨勢全球天然氣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油氣資源作為世界能源的主體結構不變,天然氣的持續需求將長久支撐天然氣輸配設備行業的發展。天然氣作為世界第三大能源,過去二十年,年均增長為2.4%,為同期石油2倍多,預計今后二十年仍將持續保持2%左右的增長。國際能源署預測,至2030年,石油在一次性能源消費中占比將為28.5%,天然氣占比將為27.8%,至2035年,天然氣將對石油形成有效替代,緩解石油供給壓力和需求。根據招商證券研究報告《天然氣2021年展望:強勁增長蓄勢發展》,天然氣是低碳排放的能源,它將繼續在引領中國通過減低煤炭在能源消費(目前仍占58%)的比例,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預計在“十四五”規劃下,將出臺更多政策支持,推動廣泛使用天然氣。中國天然氣市場和管網建設都有巨大的缺口和增長潛力。中國天然氣人均消費水平顯著低于同期世界人均天然氣消費量,在節能減排、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政策支持、供應量充足將促使我國的天然氣行業在未來持續快速發展。由于通過管道運輸油氣具有運輸成本低,占地少、投資小、建設快,操作方便、運量大,對環境污染小等優勢,管道運輸越來越受到重視。未來10年我國油氣長輸管道將迎來新的建設高峰期。根據規劃,中國四大油氣進口戰略通道建設將進一步加速,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中亞天然氣管道二期即將建設,中俄天然氣管道正在規劃中;國內油氣主干管網將建設西氣東輸三線、四線,西氣東輸、陜京線以及川氣東送等骨干天然氣管道及聯絡線進一步建成和完善。到2025年,全國油氣管網規模達到24萬公里,年均增速9.8%。在《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中,2025年天然氣管道長度要達到16.3萬公里。在各類石油化工和化工裝置中,管道材料費用約占項目總投資的15%-20%,而閥門的投資費用又約占配管總費用的50%以上,為閥門執行機構的市場空間提供了基礎。在長輸管道建設蓬勃發展的帶動下,沿途區域性管網建設也得到大力發展。天然氣管線網絡的投入使用,有利于提升天然氣供應效率,增加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減少大氣污染。油氣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是中國天然氣管道設備必然的發展趨勢。國家發改委對油氣管道建設提出要求:依托工程,實現關鍵技術裝備國產化。中石油關于油氣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的目標為:努力實現“十二五”末油氣管道產品種類的全覆蓋,“十三五”末實現油氣管道裝備的100%國產化。國產化也是民族工業發展的需要,通過國產化工作的實施,可以帶動國內機械、電子、冶金、建材、材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并可帶動相關產品升級換代,極大地促進民族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綜合我國天然氣采輸行業的前景來看,公司產品市場存在穩定增長的需求,發展潛力巨大。(二)公司發展戰略立足主力優勢產品,穩健發展;改造現有產品生產線,提升自動化水品和技術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完成募投項目建設,提升現有產品及新產品的制造水平、能力,拓展、延伸新產品,拉動公司營收增長;力爭橇裝設備業務營收大幅增加,與傳統產品業務成為公司兩大支柱業務;適時收購產業鏈上相關的產品或項目,使公司體量和銷售規模上一個臺階。公司始終秉承以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為客戶創造最安全感的理念,踐行知行合一,以實現中國精造為使命,力爭發展成為國內最優秀的油氣行業安全控制領域制造企業。(三)經營計劃或目標公司力求立足北交所新起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在董事會的帶領下,全員聚力,落實公司發展戰略,實現公司營收和業績的增長。1、繼續鞏固閥門執行機構和井口安全控制系統兩大傳統主力產品,注重技術改進、創新,提高兩大主力產品與競爭對手之間的技術差距,努力保持競爭優勢;2、發力橇裝設備制造,力爭橇裝設備在產品類型或市場機會上實現更多突破,使橇裝設備成為公司業務新的增長點;3、豐富公司產品線,拓展市場份額、實現協同效益,進一步提升綜合競爭力;4、以質量為核心,強化運營管理、加強成本控制、提升管理效益;5、強化組織架構建設,優化流程制度,加強培訓力度,提升員工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四)不確定性因素目前,國際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化,引起的石油、天然氣價格劇烈變化,可能影響國內天然氣采輸企業的經濟活動,可能成為一個不確定性因素。此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影響發展戰略、經營計劃實現的重大不確定因素。
四、風險因素(一)持續到本年度的風險因素1、客戶集中的風險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天然氣領域的閥門執行機構、井口安全控制系統、橇裝設備等裝置,該行業的主要采購方為中石油、中石化和國家管網等大型天然氣開采和輸送公司以及國內一流閥門設備供應商。公司主要服務的優質大客戶能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收入和盈利,但在公司經營規模相對有限的情況下,也導致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從而使得公司的生產經營客觀上對大客戶存在一定依賴。報告期內,按同一控制口徑合并的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占比為73.24%。如果公司的主要客戶由于產品、服務質量等原因終止與公司合作,將直接影響公司的生產經營,從而給公司持續經營能力造成不利影響。應對措施:公司將鞏固在天然氣行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持續提高產品與服務質量,維護與客戶的穩定關系,保持既有市場占有率,同時加大新市場和新產品開發,拓展行業及產品鏈,減少對單一客戶或產品的依賴,增強公司抗風險能力。2、宏觀經濟波動的風險公司生產的閥門執行機構、井口安全控制系統、橇裝設備等產品主要應用于天然氣行業,產品的銷售情況主要取決于下游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情況,而天然氣行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以及國家能源政策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轉型調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有所放緩,加之近年全球經濟減速。雖然國家推出了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措施,但如果相關政策措施未達預期,導致下游相關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下降或項目建設周期延長,將對公司未來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應對措施:公司將持續關注宏觀經濟形勢以及國家能源政策的變化,根據行業及市場變化情況,適時調整公司的發展戰略及經營重點,同時拓展行業及產品鏈,改變目前主營產品受下游需求影響較大的局面。3、技術優勢減弱及競爭加劇的風險技術領先及優質的用戶體驗是公司產品取得超額收益的根本保障,如果未來國內競爭對手逐步縮小與公司的技術差距,或者公司主要產品的市場競爭逐步加劇,將影響公司的業績表現。應對措施:公司將充分利用技術和現有市場資源,繼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不斷降低經營成本,發揮公司核心技術優勢,保持技術領先水平,以產品優勢帶動業績發展。4、實際控制人不當控制的風險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實際控制人李瑜直接持有公司51.76%的股份,李瑜擔任公司董事長,能夠決定和實質影響公司的經營決策和管理層任免。若李瑜利用相關管理權對公司的決策和管理等進行不當控制,可能損害公司或其他股東利益。應對措施:公司持續健全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保證公司在經營決策、管理層任免、財務管理上有章可循、照章辦事、有據可查、合規合法,同時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分權制衡,努力降低風險,保障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不受侵害。5、票據結算的風險報告期內,公司與客戶存在以承兌匯票的方式進行結算的情況。2021年及2022年,公司接受客戶承兌匯票的金額分別為6,436.52萬元和7,168.73萬元。2022年以來,公司客戶以票據結算的規模仍然較大,依然面臨采用票據結算而導致回款周期延長的風險。應對措施:公司將不斷優化資金管理,合理運用融資及自有資金,保證公司正常經營不受影響,同時保持與客戶的友好往來,加強收款力度,改善收款結構,縮短回款周期。6、房屋未辦理產權證書的風險公司與成都市雙流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簽署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并取得了項目用地的《不動產權證書》,并已在該地塊上建成房屋建筑物作為目前生產經營使用,但地上建筑物的不動產權處于完成規劃許可階段,后續流程仍在辦理,尚未完結。由于該場地為公司主要經營場所,盡管場地所在的西航港開發區管委會、成都市雙流區住房建設和交通局、雙流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均已出具專項證明,表明公司取得不動產權證書不存在法律障礙,至今也不存在因違反土地或建設方面相關法律法規而受到行政處罰的情形,但公司仍存在無法辦妥產權證而被拆除或被處罰的風險,從而可能對公司產生不利影響。應對措施:公司已安排專人跟進產權辦理進度,不斷推進辦理流程,將繼續積極對接屬地政府部門,落實竣工驗收等各項手續。(二)報告期內新增的風險因素報告期內無新增的風險因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