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7月31日訊 2030年,本市人均預期壽命將達到81.5歲。市衛計委將全面貫徹黨的衛生與健康“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方針,加大衛生與健康工作供給側改革,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提高市民衛生健康水平護航。
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成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運行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縣(市)和市域內基本醫療衛生資源按常住人口和服務半徑合理布局,通過城市醫療聯盟、縣域醫共體、跨區域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通過建立專家工作室、派三級醫院醫生到基層出診、鼓勵醫生多點執業等多種方式,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合理就醫秩序,健全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依托現有機構,建設引領省內、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省級醫學中心,建成一批區域醫學中心和國家、省重點專科群。加強康復、老年病、長期護理、慢性病管理、安寧療護等接續性醫療機構建設。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提升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推進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到2030年,15分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圈基本形成,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5.4人。
推動健康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戰略,加強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市(區)建設。利用“互聯網+”等手段,多部門聯合采取科學有效的健康促進措施,推進以“三減三健”為主的健康生活方式促進行動,調動公眾主動促進健康的積極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技術指導,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五統一”標準化建設,滿足“六位一體”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功能要求,普遍具備健康“守門人”的能力。全面掌握轄區及居民主要健康問題,主動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深入家庭對患者進行精準醫療和健康宣教,有效降低高血壓等慢性病發病水平。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減少暴發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到2030年,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進一步落實疾病救助機制,對符合條件的傳染病患者予以救助。
深入開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
全面實施臨床路徑管理,規范診療行為,優化診療流程,提升醫療服務同質化程度,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將中醫藥優勢與健康管理結合,以慢性病管理為重點,以治未病理念為核心,實施中醫藥“治未病”健康工程,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行業檢查監督,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再住院率、抗菌藥物使用率等主要醫療服務質量指標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不斷改善患者就醫感受。
完善有利于人口均衡發展的政策體系
落實全面二孩政策。完善宣傳倡導、依法管理、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計劃生育長效工作機制。進一步落實計劃生育各項獎勵扶助制度,完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制度。實施母嬰安全計劃,優化婦幼健康服務資源,提升服務能力,向孕產婦提供生育全過程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構建覆蓋城鄉居民,涵蓋孕前、孕期、新生兒各階段的出生缺陷防治體系。實施健康兒童計劃,加強兒童早期發展,加強兒科建設,加大兒童重點疾病防治力度,擴大新生兒疾病篩查。提高婦女常見病篩查率和早診早治率。實施婦幼健康和計劃生育服務保障工程,提升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能力。2030年,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8/10萬以下,嬰兒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4‰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