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市場發展現狀怎么樣?
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我國紡織行業棉纖維消費755萬噸,與上一年基本持平;非棉纖維消費量1255萬噸,同比小幅下降1.2%。紗布產量同比均略有下降,其中紗產量1914萬噸,同比下降0.08%;布產量600億米,同比下降1.6%。從政策方面來看,2018年我國棉花體制改革取得了良好進展。首先,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取得成效。新疆棉花產量穩步小幅提高,質量提升,機采棉比重也有所增加。
紗是將拉長加捻紡成的細縷,通常用作的原材料。如:棉紗、紡紗、紗線。其中2021年中國紗產量為2874萬噸,同比增長8%。棉紗是棉纖維經紡紗工藝加工而成的紗,經合股加工后稱為棉線。其中2021年中國棉紗產量為1705.28萬噸,同比增長7.3%;混紡紗是指用兩種以上不同種類的纖維混紡而成的單紗。其中2021年中國混紡紗產量為461.88萬噸,同比增長4.1%;純化纖紗產量為706.54萬噸,同比增長12.5%。
整體來看,對于降低種植成本以及促進棉花向高質量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雖目前兩國元首達成共識停止加征新的關稅,在剛結束的經貿問題副部級磋商中,兩國就共同關注的貿易問題和結構性問題進行深入交流,但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下游客戶下單謹慎,尤其對產品外銷占比較高的企業影響較大。
在棉花供需方面,基于當前國內外市場形勢,企業希望國家能盡快放開棉花進口配額管制,打通國內外兩個棉花市場,充分使用國際棉花資源,穩定中國紡織產品的優勢地位,并希望進口配額能惠及更多的企業,分配更加透明化,給棉紡織企業創造一個公開、公平的發展環境。其次,建議建立棉花儲備常態化機制,根據內外棉價差的變化啟動收放儲調控機制,給市場明確預期;適時輪入高質量的棉花資源,以提高儲備棉質量的整體水平,保障國內紡織企業的用棉需求。
數據顯示,2020年華孚時尚總資產為1761007.56萬元,相比2019年減少了72579.99萬元,同比下降3.96%;凈資產為562221.98萬元,相比2019年減少了67852.43萬元,同比下降10.77%。2020年華孚時尚營業收入為1423172.79萬元,相比2019年減少了165514.38萬元,同比下降10.42%;營業成本為1497759.93萬元,相比2019年減少了87521.71萬元,同比下降5.52%。2020年華孚時尚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44423.04萬元,相比2019年減少了84652.49萬元,同比下降210.42%。每股收益為-0.31元。
棉紡織產業集群在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支持下,逐漸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如氨綸紗生產集聚地張家港市金港鎮,產品種類豐富,包括純棉、純麻,滌棉混紡、滌粘混紡、麻粘混紡氨綸包芯線等100多個品種,產品的多樣性增強產業集群的競爭力與影響力;湖南省華容縣委、縣政府抓住經濟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機遇,加速紡織企業集群發展,形成從棉花加工、紡紗、織造到家紡、服裝全產業鏈的生產體系。
中國棉布進口數量為189100噸,同比下降3.99%;進口金額為51689萬美元,同比增長11.8%;棉布出口數量為7181922噸,同比增長5.13%;出口金額為1201475萬美元,同比增長21.22%。
2022年3月底至今,絕大部分時間內外棉價差維持倒掛,國產棉紡商品國際競爭力增強,然而,由于外貿環境受到限制,出口數據并不理想,2022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3233.45億美元,同比增幅2.50%,2021年增長幅度為8.33%,2022年棉布出口量64.75億米,較2021年減少12.91%,較前4年均值減少15.58%。
2021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為741.43億美元,同比增長24%;紡織品出口金額為225.86億美元,同比增長24%;服裝出口金額為515.56億美元,同比增長24%。其中2021年中國紡織品服裝進口金額為117.14億美元,同比增長29.5%;紡織品進口金額為75.02億美元,同比增長29.5%;服裝進口金額為42.12億美元,同比增長29.5%。2021年中國棉布進口數量為189100噸,同比下降3.99%;進口金額為51689萬美元,同比增長11.8%;棉布出口數量為7181922噸,同比增長5.13%;出口金額為1201475萬美元,同比增長21.22%。據中國海關數據,其中2021年中國棉布進口單價為2733.44美元/噸;棉布出口單價為1672.92美元/噸。
棉花為棉制品原材料,進口數量較高,其中2021年中國棉花進口數量為2148677噸,同比下降0.48%;進口金額為411566萬美元,同比增長15.44%。中國棉花出口數量為9308噸,同比增長96.83%;出口金額為2169萬美元,同比增長197.94%。2021年中國棉花進口單價為1915.44美元/噸;棉花出口單價為2330.21美元/噸。
中國棉紡行業平均產值為16572.21萬元,同比增長10.6%;棉紡行業平均資產為12972.46萬元,同比增長3.8%;棉紡行業平均營業收入為16135.5萬元,同比增長10.6%;棉紡行業平均利潤為739.82萬元,同比增長6.6%;棉紡行業平均出口交貨值為1164.4萬元,同比增長5.2%。2021年中國棉紡行業產銷率為97.63%;棉紡行業資產負債率為56.21%;棉紡行業利潤率為4.59%;棉紡行業利潤率為10.98%。
棉紡行業市場前景如何?
隨著中國紡織工業產業升級步伐的加快,紡機市場的產品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紡機設備銷售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少,自動化、連續化、高速化、智能化以及大容量紡機裝備銷量大幅增長。這些設備需求的變化一方面反映出我國紡織行業產品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是目前紡織行業受困于人工成本、原料成本上升的必然選擇。
紡織企業使用高速、智能化以及大容量紡機裝備就可以減少用工,提高效率;同時,鑒于目前全球棉花等原料不足的現狀,要充分利用好纖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就必須要上高檔設備。未來5-10年時間,這種需求趨勢將更加明顯。
一個國家紡織工業技術水平的高低,棉紡行業的紡織是一個重要標志,而這一點對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來說顯得尤為突出。作為我國棉紡行業,它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整個紡織工業有著巨大影響力,在這個過程中,惟有棉紡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產能加速優化工藝,改善質量,增強行業的市場競爭力。中國要從紡織工業大國向紡織工業強國邁進,紡織機械的技術進步刻不容緩。棉紡機械要在現有的基礎上,以國際領先技術為目標,努力縮小差距,在未來幾年形成中國品牌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機電一體化高科技含量的成套棉紡新設備。
中國棉紡織品行業的發展還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鼓勵企業投資建設技術研發中心,研發新技術,并利用先進的設備開發更多優質的棉紡織品產品。同時,政府還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提高了棉紡織品行業的發展水平。
此外,中國棉紡織品行業的發展還受到了國內消費市場的推動。隨著消費者對品質服裝的要求越來越高,棉紡織品行業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棉紡織品行業也受到了國際市場的影響,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拓展了自己的市場份額。
國產成套棉紡新設備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主要反映在自動化程度、生產效率、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等方面。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鋼要”、“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和“紡織工業技術進步發展鋼要”,由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提出的“新一代紡織裝備”已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新一代棉紡織設備的開發研制已逐步投入生產,將大大有利于提高我國棉紡織品的質量,提高紡織生產的勞動生產率,降低產品成本,增強紡織產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