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子公司,將形成多元化驅動,協同發展。
9月28日,“安防老大”大華股份(002236.SZ)發布公告,擬分拆控股子公司浙江華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睿科技”)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
據了解,華睿科技是一家專注于機器視覺、工業移動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公司,大華股份目前持有華睿科技45.9%的股份。
長江商報記者關注到,大華股份在今年年中報中披露,以機器視覺、視訊協作、智慧無人機等創新業務在上半年增速喜人,創新業務上半年收入為11.97億元,同比增長94.25%,雖然占營收比重不高,但維持了高速增長的趨勢。
發展新業務搶跑市場
華睿科技成立于2016年,旗下擁有鐵路車廂及集裝箱掃描儀、智能3D相機、視覺控制器、智能讀碼器四個系列產品。
創立之初,華睿科技就被稱為“闖進機器視覺領域的一匹駿馬”,彼時的華睿科技欲要使機器視覺底層核心零部件擺脫進口依賴。
在近兩年時間里,華睿科技幾次擴容,似乎是為了給上市鋪路,在2020年年報中,大華股份對華睿科技追投283.36萬元,同年11月,以4027.50萬元向華睿科技轉讓機器人業務相關資產。
當前,安防企業紛紛發展創新業務,此前行業龍頭海康威視就擬拆分智能家居板塊獨立上市。
近兩年,大華股份的創新業務逐步成熟,2020年公司創新業務整體實現營收17.61億元,同比增加44.64%。今年上半年,創新業務收入11.97億元,同比增長94.25%。創新業務維持高增趨勢。
根據GGII預測,到2023年我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將達208.6億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機器視覺產業投融資案例20起,涉及投資融資資金16.95億元。
對于此次分拆計劃,大華股份指出,將有利于華睿科技進一步提升多渠道融資能力和品牌效應,推進智能制造為方向,延續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創新發展模式,布局和滲透更多行業,為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貢獻力量。
燒錢也要跨界造車
近年來,大華股份加速進軍數字化轉型市場,并跨界進入造車領域。
2014年,大華股份成立汽車電子事業部,并于2015年參與投資成立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3月,“零跑汽車”品牌正式發布。
“三年內不要一分錢融資也可以再活三年。”對于造車,這是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立下的豪言。
而截至今年8月,零跑汽車的融資總額已經超過115億元。成為了繼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之后的第7家融資過百億的電動汽車品牌。
據報道,零跑汽車或將于今年下半年提交IPO申請,預計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在科創板上市。
根據大華股份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零跑科技營收為122萬元,虧損3.07億元;2019年,其營收為1.16億元,虧損5.88億元;2020年前3季度,營收為2.67億元,虧損為4.87億元。兩年三季度累計虧損已達13.82億元。
目前新能源電動車虧損是常態,但資本往往更看重市場銷量,2020年,零跑汽車銷量為1.13萬輛,未實現年銷20萬輛的目標。
2021年,零跑汽車的銷量目標是6萬輛,而截至8月累計銷售僅為35662輛,要想完成全年目標幾乎很難。
華創證券分析認為,基于大華股份對零跑汽車的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2020年公司按股權比例應分擔的零跑汽車凈虧損超過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長期股權投資減記至零,尚余部分表外虧損。2021年一季度,由于零跑汽車溢價增資,大華股份調增長期股權投資后,繼續減記長期股權投資,確認投資損失。(記者 王成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