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環境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一面幫助企業繼續拓展國際市場,一面支持企業挖掘國內市場新需求。
據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信保前7個月支持出口和海外投資近3500億美元,同比增長8%;支持國內貿易212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2%;服務企業超過13萬家,同比增長22.6%。
中國信保董事長宋曙光表示,下一步,中國信保將繼續完善政策和產品服務,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扎實做好“六穩”工作,有效落實“六保”任務。
拓展新渠道
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出口轉內銷”成為許多外貿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擇。但出口與內銷有著不同的運行規則、支持政策和交易制度,內外渠道不暢、信用風險較大、產品認證差異、利潤空間有限……針對“轉”的障礙,中國信保采取了不少舉措,讓企業的顧慮少了很多。
為支持企業的業務拓展,中國信保通過出口信用保險和國內貿易保險助企業實現風險全覆蓋,穩住了企業發展的預期和信心。據某企業負責人介紹,依托中國信保“出口+內貿”雙保障,企業不僅實現海外銷售增長,國內銷售額預計全年將增長7000萬元人民幣。
同時,不單單是龍頭企業能實現內外貿“兩條腿走路”,許多中小企業也找到了適合的轉型路徑。
保住資金鏈
資金鏈是企業的“生命線”。疫情期間,許多外貿企業訂單延期或取消風險加大,收入減少,資金緊張,尤其對轉戰國內市場的外貿企業而言,這類資金鏈難題更為明顯。
為此,中國信保主動尋求破題之道,幫企業突圍。今年4月,中國信保聯合銀行和上海市擔保中心推出了“信保+銀行+擔保”融資模式,促進外貿產業鏈融資便利。如今,這項精準服務小微外貿企業的創新之舉,將金融紅利輻射到了企業出口轉內銷的過程中。
中國信保對企業“資金流”問題的解決方案還體現在加大理賠追償力度等“逆周期”作用上。以蘇州為例,今年1至7月,中國信保向當地11家企業進行了國內貿易保險賠付,金額達到1068.4萬元,幫助企業建立風險保障,搶占出口轉內銷“機遇期”。
融合新業態
幾個月來,中國信保不斷強化支持力度,為企業的國內互聯網零售商買方新增7億元承保支持,不僅助力企業擴大在國內核心電商的銷售渠道,應對網上購物節帶來的銷量增長,更幫助企業增強上下游互信合作,保障國內外供應運轉暢通。
今年以來,中國信保將出口貨源優勢與內外貿新業態無縫對接,為企業不斷帶來資源和訂單,許多企業在內銷迅猛增長的同時,外貿大單也沒丟下。
據了解,“出口信用保險 海外倉”的模式并非僅僅支持某一家龍頭企業,而是探索出了大小企業“抱團出海”的更高級海外倉業態。(記者 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