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就像是在生態系統中進化的有機體。生態和諧并不是靜止不動的完美而是一個不斷打破平衡又再平衡的過程。”人稱“21世紀科技預言家”的凱文·凱利在《新經濟 新規則》中曾如此形容企業轉型。
浙商王振滔則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凱文·凱利的這種認識。
2004年4月,王振滔在成都投資設立康華生物,從鞋業跨界涉足疫苗產業。當時在外界看來,王振滔選擇新開辟生物制藥領域業務似乎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陸續傳出質疑的聲音。
16年后,康華生物正面“回應”了那些質疑。2020年6月16日,康華生物(證券代碼:300841)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發行價70.37元/股。上市當天,康華生物股價漲幅為達44.00%,總市值達60.80億元。
繼2012年奧康國際(證券代碼:603001)上市之后,王振滔再次敲鐘,而當年質疑創建康華生物的聲音,如同墜入海水中的頑石,早已銷聲匿跡。
上市后,康華生物一路飄紅。截至7月15日,康華生物已經收獲20個漲停,股價上漲至619.73元/股。若以中一簽500股計,每中一簽就能賺27.47萬元。抓到這個“造富”機會的股民,絕對是幸運兒中的幸運兒。
在外界看來,這是奧康一次成功的跨界,用最有說服力的數字證明了自己。但了解奧康國際的人都知道,這其實是王振滔“空談誤企,實干興企”深耕實業的一次延伸。
跨界生物醫藥,是奧康“實干興企原則”的衍化
提起皮鞋,人們往往會想到“奧康”。作為一家被稱為“中國鞋王”的企業,奧康聲名在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奧康是國內民營企業中少有的民營經濟改革開放過程的親歷者。
在王振滔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永不放棄的行動力和對創新發展的執行力。1992年,王他投入160多萬元購置國內的機器設備,新招300多名員工,當年奧康企業產值就達到1280萬元。1998年,作為溫州最早成立的鞋革集團有限公司,奧康第一次登上了“鞋王”寶座,當年奧康實現產值3.78億元,利稅4800萬元,同比增長超過50%。
增長數據的背后,是奧康連鎖經營模式的成功,2001年,在連鎖經營模式下,奧康產值8.2億元,利稅1.2億元,位居全國同行業第二位,浙江第一位。2012年,對于奧康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年,這一年4月26日,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主板上市,背景則是溫州金融改革獲批。
從鞋奧康國際上市,再到康華生物上市,不僅僅是王振滔成功的跨界,同時也奧康國際是專注實業,多元化深耕破局求變的具象化。2015年,奧康亮出“一體融合”戰略,鞋業、金融、生物、地產的多元化戰略初顯。當年1月,奧康作為發起人之一參與發起設立溫州民營銀行,布局金融領域。
每個行業的企業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當行業增長現頂,要么改革創新重塑行業秩序,要么謀求多元化布局,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英國管理學家查爾斯·漢迪在《第二曲線:跨越“S型曲線”的二次增長》中提到:如果組織和企業能在第一曲線到達巔峰之前,找到帶領企業二次騰飛的“第二曲線”,那么企業永續增長的愿景就可能實現。
對于王振滔而言,奧康的多元化布局之路,其實也是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之路。如今康華生物的IPO上市則意味著奧康成功找到了自身增長的“第二曲線”。
王振滔曾經對外不止一次說過,“空談誤企、實干興企”。跨界生物醫藥某種意義上也是奧康“實干興企原則”的衍化。“鞋王”成功跨界“生物醫藥”,多元化戰略下尋找第二增長是表,而“敢做敢干、扎根實業”的“溫州企業”精神是里。
從王振滔創業的路徑來看,其實也透露改革開放以來,經過歷史的歷練溫州企業家身上的敢做敢干的“溫州精神”。當年一手創建康華生物,不計短期收益堅持16年投入后上市,也是這種“溫州精神”的具象化。
在這樣的精神內核下,國內生物醫藥行業有望迎來一些不一樣的新變化。
迅速成長的康華生物,以長期價值構筑行業未來
“我們無法在研究的一開始就界定價值,而是必須在研究的進程中發現價值。”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院杰出教授、劍橋大學博士大衛·哈維在其所著的《資本的限度》中提到。
對于企業的價值來說,企業的動態發展的過程,也是資本市場對其價值發現研究的過程,而企業動態發展的質量,也無時無刻反映在資本市場對其的價值界定上,比如說股價和市值。
截至7月15日收盤,康華生物每股股價達619.73元,與發行價相比,漲幅近9倍,同時,對應市值也上漲至371.84億元。股價和市值的上漲,表明康華生物的長期價值正在受到二級市場資本的認可。
谷歌技術總監雷庫茲韋爾曾在《奇點臨近》中提出一個著名的觀點,他認為大多數人們總是高估事物的短期價值,卻容易低估其長期價值。實際上,生物醫藥板塊,是一個典型的長期價值投資板塊,也是常常被人們所低估的板塊。
康華生物之所以能夠成功IPO,很大程度上源于奧康對生物醫藥領域持續不懈的投入。多年積淀和精進之后,這樣的長期價值開始顯現。
從康華生物的招股書來看,2017年至2019年,企業應收分別為2.62億元、5.59億元、5.55億元,其中凈利潤對應為7446萬元、1.54億元、1.87億元。
此外,根據最新發布的業績預告,康華生物2020 年上半年預計盈利1.8億-1.8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12%。今年半年的利潤已經接近去年全年。
凈利潤持續增長背后的功臣,是康華多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和市場需求的推動。據公開資料顯示,康華生物已配備生物技術實驗中心、SPF實驗動物中心、高技術水平的細菌和病毒類疫苗GMP生產車間等核心疫苗研發生產設施。持續不斷的長期價值投入,使得康華生物具備了研制、生產疫苗的核心技術實力。
康華生物核心產品“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打破了國內無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生產銷售的歷史。而該產品的成功,也說明康華生物已成長為國際一流的疫苗企業。
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度,康華生物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經批簽發237.77萬支,銷售202.78萬支。若技改項目建成,公司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 產能將增加200萬支/年。
“(生物科技)它是一個非勞動密集型產業,講究科研投入。科研需要耐心,需要靜靜地等待它開花結果,實現產業化。”王振滔對媒體表示。
的確,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看,比其他領域,生物科技企業的長期價值凸顯。此外,在政策層面,國家也給予了生物醫藥行業更多支持,未來這些政策、資本上的投入將逐步變現,宏觀上增強國家生物科技實力,微觀上行業以及企業個體將迎來新的增長。
對康華生物而言,在持續的投入下,以生物醫藥技術的研發,未來更多造福人們的產品才是其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和諧延伸的關鍵所在。上市只是康華生物成長一個節點,奧康生物未來無遠弗屆。
生物醫藥板塊大熱的背后,資本的潮水正在變化
人們對健康問題的日益重視,加之今年新冠疫情爆發催生的突發性需求,正逐步讓生物醫療產業迎來更大的風口。除了康華生物,今年以來A股生物醫療企業的股價也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康華生物IPO和生物醫療大熱背后,資本的投資偏好也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權威數據公司Preqin與PAC的一份研究數據顯示,增量時代資本關注企業的短期增長(過分關注營收和短期增長)。而存量時代資本則更關注長期價值(比如能否長期盈利,未來商業化空間等)
從這兩點來看,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更注重長期投入的康華生物能夠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一方面,現有疫苗產品源源不斷為企業帶來現金流,另一方面康華生物IPO募集所得也資金,也全都用于企業未來成長與發展的投入。
此次IPO康華生物募集了約10億元資金。根據其公布的募資計劃,其中7.27億元擬用于“溫江疫苗生產基地一期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2.54億元擬用于補充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總的來說,此次IPO募集資金,依舊用于企業未來的成長和發展上。
“生物科技領域其實是一個更加注重長期價值投資的領域。關鍵是看兩點,一是有沒有持續穩定的科研投入,二是企業自身有沒有造血能力,從這兩點來判斷,康華生物自然就是很不錯的標的。”有投行人士表示。
從整個生物醫藥板塊的投資事件來看,生物制藥企業的“逆周期”性凸顯,資本寒冬之下,醫藥領域熱度依舊不減。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僅僅在今年4月份,生物技術和制藥領域投融資事件40起,總金額達到270億元,環比增長104%。
盈科資本董事長錢明飛此前曾對媒體表示,生物醫藥行業是盈科資本的核心投資方向,盈科資本用資本的力量,激活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能力。
資本的動向從側面印證了王振滔此前布局生物醫藥領域的預見性價值所在,同時也印證了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轉向長期價值投資。而投資機構對于生物醫藥行業的態度也似乎證明了這一點。
“說實話,16年前我創辦康華生物時,很多人并不看好。”在新股發行上市儀式上,王振滔有些動情地對老員工們說:“但正是因為你們的相信和堅持,才鑄就了康華今天的輝煌!”
但是,資本投資有時往往會成為一把雙刃劍。比如,在互聯網領域,短期價值投資原則一度扼殺了很多創業機會,并且客觀上造成了資本使用的浪費,另外盲目的投資也使得資本成為一種賺錢的工具,從而忽視對長期價值企業的投資。
而歷史最終表明,那些具備長期價值投資的企業,才往往是推動技術進步、推動行業增長,促進社會發展的真正力量。在互聯網領域,也是如此。谷歌、微軟、亞馬遜等,都是長期價值投資的經典案例。
未來,始終秉持長期主義價值觀的康華生物,能為行業帶來哪些改變,頗值得資本市場和行業人士的關注及期待。
關鍵詞: 康華生物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