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據深交所披露,在創業板上市委員會2021年第16次審議會議中,杭州星華反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過會。
作為一家主營業務為反光材料、反光服飾及其他反光制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星華反光產品廣泛應用于職業安全防護、個人安全防護、休閑服飾、功能性面料、運動用品、戶外用品、箱包、鞋類等領域。
雖成功過會,離正式IPO又近了一步。但星華反光過去掛牌新三板期間口碑不佳,而且存在違規信息披露等問題。
曾經口碑不佳
早在2016年6月,星華反光就曾掛牌新三板。然而在掛牌新三板后,星華反光就開始出現各種不佳的口碑。
當時,主辦券商在推薦報告稱,星華反光建立一系列公司治理規章制度。公司三會一層按照已制定的治理制度進行規范運作,公司董事會已對現有公司治理機制的有效性進行了討論、評估。
然而治理機制在星華反光似乎成了一句口號。在申請掛牌新三板的過程中,大股東王世杰便開始了對其的違規占款,將一筆195萬元的款項悄然由公司賬戶轉到自己個人賬戶上。而這一信息并未被及時披露。
雖然事后星華反光承諾提高公司的規范運作,但剛掛牌三個月后,就卷入了違規擔保風波。星華反光為杭州耀海化工有限公司違規提供擔保,涉及擔保金額700萬元。該筆擔保金額占星華反光2015年凈資產的14.09%,但并沒有及時披露。
星華反光也因此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接連遭受監管層的處罰。
之后,星華反光又出現了2017年年報難產事件。星華反光給出的原因是:公司年報審計機構工作及人員安排的原因,公司無法按時完成審計以及年報編制工作。
最終,在2018年4月27日,星華反光決定終止在新三板掛牌。
涉嫌信披違規
在重新申請創業板上市后,星華反光信息披露違規似乎并沒有改正。
根據杭州市生態環境局2017年8月30日的公告顯示,第十二期中央環保督察群眾信訪辦理情況中,有關部門現場檢查時發現星華反光存在部分點位有少量無組織廢氣收集不到位散逸環境的情況,經監測未超標。此外,星華反光原料隨意堆放在室外移動蓬下;使用后的材料桶未及時封口。
而2018年,在杭州市余杭區生態環境局當年的污染源雙隨機抽查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格(第二季度)顯示,星華反光2018年5月21日因危廢場所不規范被余杭區生態環境局勒令按規范加強危廢管理。
而以上兩次環保違規行為都發生在星華反光報告期內,星華反光招股書中卻只字未提。如今環保已經作為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不僅會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將影響企業的發展。
同時,履行社會責任是上市公司的重要責任。作為一家擬上市公司,星華反光此舉,或將涉嫌信息披露違規。
營收增速放緩
星華反光業績雖呈逐年遞增趨勢,但同比增速卻在放緩。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星華反光營業收入分別為3.30億元、4.63億元、5.39億元和2.5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21億元、0.37億元、0.65億元和0.38億元,均呈增長趨勢。但其同比增速自2019年起出現放緩,其中營收增速從2018年的40.3%下降至2019年的16.41%。
與同行相比,星華反光美國3M、德國ORAFOL等國外知名企業差距較大。而與國內同行企業相比,水晶光電、道明光學、蘇大維格等可比上市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的平均值約為19億元,是星華反光營業收入的3倍多。星華反光在營收規模上,與國內同行差距較大。
不僅營收規模上有差距,星華反光的反光材料及其制品業務毛利率方面也與同行存在差距。在報告期內,星華反光反光材料及其制品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2.78%、23.95%、27.67%和28.30%,而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32.22%、29.43%、30.80%和29.79%。
此外,星華反光還面臨著收入越來越向單一產品集中的問題。在報告期內,星華反光最大收入來源反光材料在主營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72.78%、76.52%、79.67%和79.99%。而第二大收入來源的反光服飾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19.97%、16.90%、13.40%和13.61%。收入來源已經越來越向反光材料集中,而且占比已經接近80%。
在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產品結構日趨單一,無疑將將給未來的發展帶來更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如今成功過會的星華反光能否痛改前非?未來的發展將如何?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記者 胡靖聆 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