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電商第一股”慧擇上市后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上季度其總保費和營收均創下季度新高,仔細觀察全年數據可發現,營業收入從2019年的9.933億元增至2020年的12.2億元,而凈利潤方面則虧損1830萬元,增收不增利引關注。
財報顯示 成本增速高于營收增速
慧擇在納斯達克上市后,發布了首份年報顯示,實現總保費規模達30.2億元,同比增長49.9%,營業收入為12.2億元。第四季度的財報則顯示,總保費及營收均創下季度新高,總保費達10.47億元,同比增長63%,創下季度新高;營收為3.88億元,同比增長50.3%,亦創下季度新高。
記者留意到,慧擇的營收增速出現放緩,從前兩年的增速超過90%,放緩至2020年的22.8%。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慧擇的營業成本為8.135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1.84億元,增幅達29.2%,成本增速高于營收增速。
慧擇2020年2月赴納斯達克上市時的招股書顯示,通過平臺銷售保險合作伙伴承銷的保險產品而產生傭金。不過,這幾年來,經紀收入與總保費收入的占比持續出現下滑,按照最新的財報顯示,傭金率2020年降至40.25%。
然而,隨著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趨嚴,“規范化經營、優質化服務、專業化人才”成為慧擇發展模式的新挑戰。那么慧擇將如何應對新挑戰呢?慧擇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存軍就表示,在在線平臺業務模式的競爭優勢中,長期保險產品分銷和數據開發等較為突出,2020年除了開發“達爾文3號”重疾險外,還率先定制了市場首款“連生”概念年金險產品,即一張保單可設置兩個被保人,這是互聯網保險又一創新;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方面,將在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拓展線下業務,設立高端客戶服務中心,優化服務體驗,推動全面戰略升級;還將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豐富產業庫,提升服務能力。
記者留意到,該企業的發展不再只停留在互聯網保險中介層面,其戰略“野心”意在服務于大健康產業,推動業務向養老、醫療、健康等產業延伸,加速生態圈構建;甚至馬存軍還提出,將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優勢,通過并購提升平臺價值定位和市場定位,進一步實現發展戰略。
分析
研發成本和渠道成本 拖累利潤空間
在慧擇的財報中有一個數據較為顯眼,營業收入從2019年的9.933億元增至2020年的12.2億元,但是其凈利潤方面則虧損1830萬元,即增收不增利。
對此,粵開證券研究院高級策略分析師李興分析認為,慧擇2020年收入規模上升但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研發費用大幅增長以及間接營銷的社交平臺渠道過于依賴。其中NON-GAAP凈利潤與歸母凈利潤差距很大,主要是由于NON-GAAP規則的特殊性造成的。
李興認為,慧擇作為互聯網保險平臺,自身的品牌效應和流量相對較弱,對于間接營銷的社交平臺渠道過于依賴。近年來,隨著傳統險企加入線上大戰,眾安保險和水滴籌等互聯網保險競爭加劇,部分社交平臺引流紅利褪減,線上保險競爭明顯加劇。但同時互聯網保險的未來發展空間仍然廣闊。
慧擇較早踏入互聯網保險,一方面有著自身的品牌和客戶積累,有先入之機,同時注重研發投入,2020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45%;另一方面,眾安保險、水滴籌保險等其他互聯網平臺占據更高的市場份額和市場流量,傳統險企數字化轉型有強厚的產品、客戶、資金基礎,有后來居上的極高潛力。“慧擇需要在渠道效率提升、金融科技轉化、市場份額增加等方面尋求突破。”李興說,展望未來,互聯網保險發展空間廣闊、互聯網平臺經濟監管加強促進龍頭效應、長期險占比高提高客戶黏性、金融科技與線上化的先發優勢以及納斯達克上市帶來的品牌效應均對慧擇保險形成利好。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為,隨著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趨嚴,“規范化經營、優質化服務、專業化人才”成為慧擇發展道路上的新挑戰。對此,股市表現也給出了答案。去年2月12日,被稱為“保險電商第一股”的慧擇保險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交易,發行定價10.5美元/股,當日截至收盤該股票股價報10美元/股,下跌4.76%。一年過去,慧擇的股價仍在10美元上下波動,2月份以來,慧擇股價也走出了“過山車”行情。(陳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