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萬科與深業集團、深圳控股宣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外界看來,這是一場“共贏”的牽手。根據協議,深業集團與萬科集團將重點推動在深圳市及周邊地區土地獲取、項目開發、城市更新、土地整備利益統籌、產業驅動及運營等領域的合作。
自2017年出售三四線城市百萬土儲后,深業集團就將發展重心放到深圳及周邊城市。根據半年報數據,深業旗下上市公司深圳控股的現有土儲規劃總建筑面積約615萬平方米,計容建面456萬平方米,大灣區占比約61%。以計容建筑面積計,深圳項目占土地儲備39%,以土地的市場價值計算,深圳項目占比超過70%。這對于大本營在深圳,土儲卻不多的萬科而言,無疑是強有力的補充。
1
“佛系”萬科不佛系
作為三巨頭中的一員,相較于碧桂園和恒大的廣袤土儲,萬科在拿地端的表現一度被貼上“佛系”標簽。
今年上半年,萬科土儲端的支出為905億元,占銷售額的比重約27%,這一擴土節奏不僅低于頭部房企平均速度,相較于萬科過往三年的表現亦存在不小的差距。
而2016年到2018年間,萬科拿地總額占銷售額的比例分別為57.2%、61.5%和42.3%,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27%的比例顯得加倍低調。
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萬科的土儲貨值為16989億元,貨值總量僅為上半年銷售額的5.09倍,如果考慮到銷售額的同比增長,萬科當前的土地儲備金額僅能覆蓋未來兩年左右的銷售。而同期,恒大的總土地儲備為3.19億平方米,碧桂園土儲潛在權益貨值約27800億元,其中已經獲取權益貨值約17500億元。
即便外界有不少聲音質疑萬科土儲并不充分,其卻始終堅持非激進的拿地風格,根據回款來制定拿地計劃。萬科首席執行官張旭在業績會上介紹稱,萬科拿地策略一貫有兩個閥門控制,一個是自身現金流狀況,一個是銷售回款狀況,萬科將拿地支出控制在銷售額的30%左右。
不過,到了今年三季度,一向謹慎拿地的萬科卻畫風突變。有規模房企高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通常房企拿地高峰期在上半年,一來資金較為寬裕,二來上半年拿地項目有望在下半年進入銷售,能夠體現在當年財報中。萬科卻逆勢而為,選擇下半年加大馬力。
三季報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萬科共計新增62個開發項目,超過上半年之和,合計新增建筑面積約1479萬平方米,權益規劃建筑面積約1155.3萬平方米。
2
現金流與銷售雙承壓
激進的三季度讓萬科向來引以為傲的財務表現出現了些變化,三項現金流全部為負,上一次出現類似情況還是在2018年一季度。
1360億元的現金流出超過了當季回款,以致萬科第三季度的經營性現金流為-71.19億元,此外,投資性現金流-43.02億元,籌資性現金流-258.84億元,這也意味著,自去年四季度以來,萬科已連續4個季度籌資性現金流為負。具體來看,除了投資、借款同比減少之外,萬科的償債壓力也處于高峰期,三季度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為298.41億元,去年同期這一項僅為63.68億元。整體來看,2019年第三季度,萬科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減少超368億元。
三季度單季的表現也直接傳導至萬科的三季報中,截至9月末,萬科的凈現金流為-796億元,這一數值位列A股上市房企倒數第一。
除此之外,萬科還面臨著來自銷售端的壓力。
行業下行階段,相較于部分同行,堅持不降價促銷、不做“多余動作”的萬科在“金九銀十中”的表現并不亮眼,憑借著大規模的降價促銷,百強房企10月單月整體的權益銷售金額同比增長13.7%。但這份熱鬧似乎與萬科無關,10月,萬科實現合同銷售金額433.8億元,同比下降19.77%,近20%的跌幅與其他頭部房企大相徑庭。
對比來看,恒大同期憑借著全員營銷、打折促銷實現了一波搶收,9月合約銷售額環比上漲73.8億元,達到831.1億元,刷新其單月合約銷售金額的歷史紀錄,10月這一數字再次被刷新至903億元。僅這兩個月,恒大便與萬科拉開了800億元的差距。憑借金九銀十的攻勢,恒大反超萬科,躋身房企榜眼之位。截至10月底,恒大已完成合約銷售5462億元,領先于萬科的5189.9億元。
在被恒大反超后,萬科還面臨著融創的來勢洶洶。克而瑞數據顯示,在更能反映企業營銷和操盤能力的操盤榜上,萬科以4159.2億元暫列第3,僅領先身后的融創39億元。隨著融創三四季度的爆發,這一座次的最終順序或將存在變數。
關鍵詞: 萬科財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