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并購醫院浪潮幾年后,藥企開始紛紛剝離醫院業務。近日,仙琚制藥宣布,擬轉讓子公司持有的杭州哼哈口腔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哼哈口腔醫院”)全部股權。業內人士認為,醫院是長期投資,回報周期較長,加上醫院發展區域性較強,管理難度大,導致一些藥企難以堅持下去。
集體出售醫院
對于此次轉讓哼哈口腔醫院的原因,仙琚制藥在公告中解釋為,口腔醫療服務業與公司長期發展戰略方向不一致,轉讓是出于優化資產結構,進一步整合資源,聚焦主業考慮。
資料顯示,仙琚制藥主要從事于甾體原料藥和制劑的研制、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分為皮質激素類藥物、性激素類藥物(婦科及計生用藥)和麻醉與肌松類藥物三大類,是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為齊全的甾體藥物生產廠家。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31日,哼哈口腔醫院營業收入315.95萬元,營業利潤為-130.05萬元,凈利潤為-118.15萬元。
事實上,從2018年以來,包括華潤三九、益佰制藥、景峰醫藥等在內的眾多企業開始剝離醫院業務,剝離原因也多為與公司長期發展戰略不符。2018年12月,景峰醫藥發布公告,擬以1.5億元的價格將公司全資子公司成都金沙醫院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德陽第五醫院。景峰醫藥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出售成都金沙醫院是希望能夠聚焦主營業務。為優化公司的資產結構,益佰制藥在2018年12月宣布以6.6億元,向淮南和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轉讓其持有的淮南朝陽醫院管理有限公司53%股權。
2018年10月,華潤三九發布《關于掛牌轉讓深圳市三九醫院有限公司股權的公告》稱,鑒于醫療服務業務與公司長期發展方向不一致,為優化公司資產配置,公司擬按照國有產權交易所掛牌程序在國有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三九醫院82.89%股權。同時,華潤醫藥投資有限公司亦將掛牌轉讓所持三九醫院17.11%股權,合計轉讓三九醫院100%股權。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認為,與藥品銷售不同,醫院屬于長期投資,回報周期較長,一些藥企在投資醫院時希望能夠快速獲得收益,經過幾年的發展沒有實現,部分藥企權衡后選擇退出。
餡餅還是陷阱
醫療行業被視為朝陽行業,利潤高,前景可期,尤其在國家鼓勵社會辦醫后,資本聞風而動,掀起了一股收購醫院的熱潮。醫藥、地產、醫療器械、百貨、保險等領域企業紛紛在醫療機構領域布局。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各企業進入醫療領域的主要方式大致有收購、自建醫院;收購臍帶血庫企業;設立投資管理公司等。其中,最為常見的是通過收購、自建醫院進入醫療領域。根據普華永道的統計數據,2016年國內醫院并購額達到161.27億元,較2015年的47.85億元同比增長達237%。與此同時,2016年國內醫院并購筆數達到206筆,而2015年僅有48筆。
主業為生產中成藥的甘肅獨一味藥業2012年成立全資子公司四川永道醫療投資管理公司進軍醫療大健康產業,2013年甘肅獨一味宣布更名為恒康醫療。恒康醫療收購蓬溪縣健順王中醫(骨科)醫院、德陽美好明天醫院、資陽體檢醫院三家醫療機構及成都平安醫院的腫瘤業務收益權,全面介入醫療服務領域。
2018年8月,康美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對康美通遼醫院的投資額達13.3億元,對康美通城人民醫院的投資金額達10.8億元。除此之外,復星醫藥、通策醫療、馬應龍、興齊眼藥、三諾生物等企業均通過收購醫院、設立醫療投資公司等方式進入醫療健康領域。
不過,從目前來看,醫藥企業運營醫院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財報數據顯示,馬應龍2018年上半年實現凈利1.03億元,同比下降41.13%,旗下馬應龍藥業集團連鎖醫院投資管理股份虧損558.76萬元;興齊眼藥2018年三季度報顯示,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67.35%-74.39%,業績下降主要原因之一為公司2017年投資了沈陽興齊眼科醫院有限公司,投資虧損增加。
資本趨于理性
部分藥企收購醫院后希望能夠在短期內獲得較高收益,但由于醫療服務行業存在經營、發展不達預期以及醫院并購后整合及經營管理等風險,一些企業在建設、收購醫院一段時間后未能如愿達到收益效果選擇退出。
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醫藥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此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醫院投資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人才,相應的學科建設以及專家團隊等軟實力的建設并不容易,這對藥企來說都是挑戰。
在鄧勇看來,從醫院運營管理的角度來說,企業新建醫院壓力較大。此外,雖然國內很多企業都在收購醫院,但大部分企業面臨著收購后如何進行管理的問題。“收購后的醫院品牌建設、醫院內部經營管理以及醫院醫生資源配置等都成為擺在收購企業面前的難題。”
深圳市非公立醫療機構行業協會會長、深圳華僑醫院董事長廖志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資本投資醫院行業可以在人才引進、學科建設等方面幫助醫院發展,但資本如果是帶著“短平快”的目標進來的話,反而會對醫院發展造成過度傷害,如會產生過度醫療問題。投資醫院,要做好中長期準備,對醫院本質和管理情況進行了解,形成1+1>2局面。
美中宜和首席執行官胡瀾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前幾年在鼓勵社會辦醫政策支持等利好政策下,一些投資機構進入醫療機構領域,行業開始蓬勃發展起來。不過,醫療行業有門檻高、投入大、長周期回報以及管理難度大的獨有特點,很多資本進來發展一兩年后會發現與自身性質不匹配,在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情況下,部分資本也開始趨于理性,尋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