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市衛計委、市發改委等單位召開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一周年新聞發布會。會上,北京市衛計委主任雷海潮介紹,北京市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一年來,全市醫藥費用僅增長5%左右,為2000年以來費用增幅最低的年份,累計節省醫藥費用60多億元。今年,北京還將定向培養100名鄉村醫生,并推動各大醫院20%專家號源留給社區醫院作為轉診需要。
雷海潮表示,新醫改一年來,全市醫療機構共計完成門急診量2.1億人次,分級診療成效顯著。三級醫院門急診診療人次較上一年減少11.9%,二級醫院基本持平,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診療人次累計達到近8000萬人次,比上一年增長了16.1%,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增加25%-30%。一些普通病常見病逐步分流到基層機構,扭轉了十多年來基層診療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戰時狀態”得到緩解。與此同時,醫院副主任、主任醫師的門急診人次分別減少9.7%和25.5%。患者選擇專家看病更加理性,看專家難的問題有所緩解。
作為本市醫療機構負責人代表,北京世紀壇醫院院長徐建立表示,新醫改后,醫院門診量雖略有下降,但隨著藥品采購價格的降低,支出的成本也在降低,對醫院整體的經營狀況更有利。
據悉,目前,北京市政府已經制定了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的后續重點任務,將持續完善公立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進一步做好醫療服務價格規范和調整,推動各級各類公立醫院舉辦主體落實投入責任,推進包括DRG在內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進一步加強基層服務能力與激勵機制建設,每個區至少建設一個緊密型醫聯體,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開展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推進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采購,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