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研究發現,現金沒有顯露消亡跡象,相反,它的使用正在增加。
路透社11日報道,在最新季度回顧中,國際清算銀行研究人員審視現金是否會成為“遺跡”,尤其是在刷卡、刷臉、刷手機等無現金支付方式日漸流行之際。主持這項研究的國際清算銀行經濟顧問申鉉松說:“一些驚人的評論給人一種印象,即傳統紙幣、硬幣形式的現金將迅速過時。”
在支付行業看來,現金使用減少意味著無需設大量自動提款機或銀行分支機構。不過,國際清算銀行研究人員發現,近幾年,現金流通實際在增加。現金流通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總和的比重從7%提升為9%,但在瑞士等少數國家和地區有所下降。
“盡管近年來支付技術進步,老式現金使用仍在增加,大多出現在發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玄成新認為,現金作為一種社會機制的彈性意味著有必要理解金錢的經濟功能,而不僅僅只關注技術創新。
另外,研究發現,2000年至2016年,借記卡和信用卡支付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3%上升至25%。申鉉松說,這意味著人們持有更多信用卡并更多在小額交易中使用。
國際清算銀行說,加密貨幣以及虛擬貨幣是否會取代現金等議論進一步引發有關金錢性質的探討。(陳丹)【新華社微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