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我國第四個扶貧日,也是第25個國際消除貧困日。10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四個國家扶貧日即將到來之際強調指出:擺脫貧困,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是我們黨和國家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全黨全社會要再接再厲、扎實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近年來,大連市委、市政府把深入推進農村扶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政治責任和重大歷史機遇,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瞄準農村扶貧開發的重點和難點,堅持以128個低收入村為主戰場,帶領社會各界力量著眼精準、創新方法,整合資源、集中發力,積極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工作格局,我市扶貧幫村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大力引導和支持低收入地區做強主導產業、做大優勢產業、做精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了“總體規劃多樣合理、局部地域相對集中、一村一品特色突出”的扶貧產業布局。普蘭店區大力推進“五優+三新”扶貧主導產業,全力建設全市最大的大榛子和花生生產基地。瓦房店市以設施農業、優質水果、精品蔬菜和鄉村旅游“四大產業”為主導,著力培育一批“一村一品”專業村。莊河市積極構建“4+4”扶貧產業體系,逐步打造東部設施番茄、中部水果、中西部設施草莓和西北部食用菌4大扶貧產業片區。截至目前,市財政累計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5億多元,支持低收入村產業發展。
全市128個低收入村規劃和啟動產業扶貧項目298項、村均2.3項,帶動農戶3萬余戶,戶均可增收1.9萬元左右;新發展設施農業1.1萬畝,新植果樹2.7萬畝、干雜果3.3萬畝,新增花生、蔬菜和食用菌種植規模分別達到1.7萬畝、0.7萬畝和620萬棒(簾),光伏扶貧和鄉村旅游等扶貧產業項目不斷取得新進展。積極探索以土地股份合作為基礎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機制,大力推行“共營制改革”和“三變改革”試點,鼓勵和引導低收入村集體和農戶將土地等資源入股合作經濟組織,通過“保底+分紅”的方式,不斷增強低收入村集體經濟實力,拓寬農民增收途徑。目前,瓦房店市泡崖鄉五間房村和普蘭店區沙包社區奎興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相繼掛牌成立,帶動農戶500多戶、土地3900余畝參與合作經營。
目前,一區兩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市直各部門累計投入資金4.1億多元,大力推進低收入地區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低收入村“屯屯通”工程和新農村“硬化亮化”工程全覆蓋;完成林業生態項目118項,惠及低收入村113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萬畝,解決了2226戶農戶安全飲水問題等。
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積極開展“百企聯百村、同走致富路”活動,動員全市132家民營企業參與扶貧幫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全市128個收入村農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較大提升。截至2016年底,128個低收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990元,比2012年增加3444元,同比增長11.8%,年均增長11.1%,其中:人均收入超過萬元的有53個村,占總數的41.4%。
相關新聞
精準選擇項目
陽光也能賺錢
本報訊 精準扶貧,關鍵在精準選擇項目上。為了尋找好的扶貧項目,普蘭店區委、區政府上下各部門深入各個貧困村,依據各地方特點,尋求適宜當地的扶貧項目。
墨盤鄉地處普蘭店區東北部,下設9個村都是低收入村。花生種植在這里有著較長的歷史,但目前還是局限在花生原料的銷售上,沒有實現深加工。為了實現人均收入14000元的脫貧目標,普蘭店區引進臺灣的都市農業項目落地到該鄉河沿村,占地1200畝。該企業同大連三寰公司建成高端蔬菜市場供銷合作關系,并幫助引進花生等一系列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除此以外,他們今年試種藜麥100畝,油沙果20畝,奶油甜玉米50畝,非轉基因特色西紅柿30畝,還有冰菜和九層塔等特色蔬菜已經試種成功。現正在商討引進以生產加工牛樟芝為主的生物科技工程項目。這將為墨盤鄉廣大群眾未來脫貧發展開辟一條新路子。
與傳統利用農業項目脫貧致富不同,新建成并網發電的50WK光伏發電項目讓普蘭店區豐榮街道朝陽村看到了一條致富路。為了解決低收入村沒有集體資金來源問題,在全區啟動村級光伏扶貧項目,計劃新建7座光伏發電站。朝陽村的這個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為48萬元,一年平均能夠收入六七萬元,而且沒有任何成本,還能保證自己家庭生產用電之需。一個家庭如果上一個5KW的光伏發電項目,投資5萬元,不用任何人工和費用支出,該干什么干什么,一年就有六七千元的收入,這是個一勞永逸的事情。為解決低收入戶光伏發電項目一次性資金投入問題,普蘭店區積極尋求與銀行開展合作,爭取采取用扶貧專項資金抵押貸款方式,解決資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