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昭通市委宣傳部發布消息稱,彝良縣人民醫院150余名醫護人員自愿放棄申領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補助。該院醫院感染科護士長葛秋菊在錄制的視頻中表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職責,希望把補助發放給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的醫務人員。
這則新聞在網絡上引發了很大的爭議。有網友發布自稱為醫院工作人員的微博私信稱,放棄并非自愿。雖然這名網友提供的信息尚沒有得到確認,但仍有很多網友擔心醫護人員“被自愿”。另外,還有網友擔心,有些地方以彝良醫務人員自愿放棄補助為由,對本地的醫護人員進行道德綁架,也要求醫護人員“自愿”放棄補助。
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醫務人員冒著被感染的危險,日夜奮戰,付出了極為艱辛的努力。他們是抗擊疫情的中流砥柱,領取臨時補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據新聞報道,雖然彝良縣沒有出現確診患者,但是疫情防控期間,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仍遠超平常,已加班一個多月。應不應該發臨時補助,不應以有沒有出現確診患者而論,更不能與在湖北、武漢的醫務工作者相比。只要在這場戰“疫”中堅守崗位,為疫情防控做出了貢獻,都有資格領取這份臨時補助。
《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經費保障政策的通知》以及各省市出臺的文件,都明確了直接參與疫情防控的一線醫務人員可以申報臨時性工作補助。從這個角度說,落實醫務人員的待遇、津貼等,更是一項國家承諾。
當地醫療工作者自愿放棄補助的善良、謙讓精神可欽可佩,令人感動,體現出醫務人員的大愛與奉獻。但對這份善意,我們不應該止于感動。讓醫務工作者獲得應得的補助,既是對他們努力和付出的肯定,也是激勵。這不僅關系到他們個人的權益,更在于形成正向激勵和良性的社會互動,激發更多的人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勇敢逆行。
疫情中,人性的光輝在閃光,不論生死、不計報酬,勇敢逆行的醫務工作者,一腔熱血、無私無畏組織參與社會自救、互助的志愿者,拿出“全部家當”為抗疫捐款的貧困老人、拾荒者……他們在危難當中展現出來的品質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前幾天,在杭州蕭山區務工的河南信陽男子楊某決定向瓜瀝鎮政府捐贈自己全部存款約13萬元,考慮到楊某本身不富裕,捐出這些錢之后,將面臨困難,當地政府向其退回12萬元,既尊重了他的拳拳熱心,成全了他的義舉,又充分考慮了他的實際情況,用善意回饋他的義舉,贏得了輿論好評。這種做法就值得彝良有關部門借鑒。
如何對待醫護人員的這份善良,其實很多網友已經提出了很好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婉拒他們,把臨時補助照常發放給他們,之后如何處置這筆補貼,由他們自行決定。這樣一來,既兌現了國家承諾,也可以成全他們的善意。
關鍵詞: 自愿放棄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