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封面新聞報道,11月30日晚,只學習格斗一個多月的大二學生曉新(化名)在教練說服下,在成都參加了一場自由搏擊比賽。現場視頻顯示,開場僅35秒,曉新被對手踢中左腹部后緩慢蹲下,隨后心臟驟停陷入昏迷。12月1日凌晨5時,曉新被緊急轉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后進入ICU,至今沒有蘇醒。據介紹,曉新的對手王某在成都格斗圈小有名氣,經營著一家泰拳館,曾獲得世界泰拳MFC金腰帶旗下的shark拳場的金腰帶。
作為一種現代競技,自由搏擊本來就是高對抗、高風險的格斗項目。場上拳腳無情,參賽者出現傷情并不奇怪。奇怪的是,這場比賽存在諸多難以理解的地方。
受害者曉新初學格斗一個月,就被教練勸說參賽,且之前對比賽對手一無所知,直到賽前兩天才被告知對方是一個“金腰帶”選手。不能說曉新是一個“菜鳥”,但其缺乏實戰經驗是明擺著的事實。教練為什么明知實力不對等,依然堅持讓學員上場比賽?此其一。
其二,在賽前,主辦方成都野蠻怪獸體育文化傳播有限有沒有對選手進行過水平匹配?是否進行過嚴格的體檢?這場比賽有沒有報備?這些也需要一個明確的回應,不然,難以解釋為什么會出現初學者被推上前臺的現象。
此外,對手王某是否知道對壘者系初學者?如果明知道實力不對等,為何還要執意進行這樣一場充滿風險的比賽?
這些問題,基本上勾勒出了當地自由搏擊行業野蠻生長的狀態。俱樂部忽視此類比賽理應具有的各種貌似嚴格的保護性措施,盡管也標榜“將為選手匹配體重以及水平相當選手開始競技”,但在實際操作中,所謂的匹配變成了“狂毆菜鳥”;格斗教練則完全沒有考慮學員的安全問題,一副把學員蒙眼推上案板的急切勁兒;至于賽事監管,更是聞所未聞。這樣一來,搏擊比賽簡直變成了“打黑拳”,讓人為所有上場比賽者捏把汗。
當然,曉新出事,與其個人身體素質等有關系,但搏擊不是搏命,如果事先嚴格規則,做好各項防范工作,像新聞中這樣極端的后果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根據常識,自由搏擊講究在實戰中的靈活發揮,可以采用拳、腳、肘、膝和摔跌等各種技術,因此在極具觀賞性的同時,也有著很高的風險性。因此,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自由搏擊也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保護措施,比如對手體重和水平相匹配、嚴格的體檢等。遺憾的是,從成都這場比賽看,現場基本上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水平的匹配和事前的體檢也形同虛設。
在這些“不專業”的背后,恐怕不能排除某種利益的考慮。比如,有網友就質疑,其中是否存在一個輸送菜鳥以刷戰績的利益鏈條?俱樂部、教練、王某是否都是這一鏈條上的節點?
此事真相如何,相信在接下來的調查中會逐漸清晰起來。但無論如何,此類混亂的格斗比賽該整治整治了。相關部門和主管組織必須出臺相應的措施來對該類比賽進行更好的監管和規范,行業內部也要加強自律。否則,恐怕還會出現下一個“曉新”。
關鍵詞: 格斗野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