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7月14日《央視財經》報道,2014年12月,山西省啟動煤炭焦炭公路銷售體制改革,撤銷并拆除了過去的煤檢站、取消煤炭、焦炭公路運銷票據。山西省境內,運煤路上再也沒有這些卡子,可謂一路通途。可是,記者近日發現,在山西安澤縣境內,原來的煤檢站變成了一個“公正計量站”,運煤車需要一輛一輛等待,過站通行。
煤炭銷售,企業普遍采取的做法是煤炭出廠過磅,由生產企業開具磅碼單交給負責運輸的司機或車主,到了購買方后,再由客戶重新驗收過磅,確認重量無誤后,進行貨款結算。然在山西省境內的安澤縣,卻有當地非稅收入征收局在每家煤炭企業出廠必經之路上設置了“公正計量站”,所有煤炭運輸車輛都必須經過他們進行計量。盡管很多煤炭企業均認為這純屬多此一舉,并不能起到任何公正作用,但當地非稅收入征收局依然樂此不彼。原來煤炭企業所使用的計量單,都必須從縣非稅收入征收局購買,雖然每本計量單只能供25輛車使用,但價格卻不菲,薄薄的一本三聯單票據,需要企業付出四五千元。
由此可見,這種“公正計量站”,名義上是為企業提供免費服務,實際上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調查顯示,為了“忽悠”企業就范,該局先是要求企業與自己簽訂“免費服務”協議,又將天價計量單的原因解釋為包含工會經費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以及水土保持補償費等收費項目。但其實,除了水土保持補償費有法律依據之外,其余費用都由稅務部門按相關標準進行核收,這也意味著他們是在稅務部門征收之后再收一次。不僅如此,企業在購買計量單費用超出這些應交工費經費等總額后,當地非稅收入征收局又耍起了“少補多不退”的無賴行徑。原本是一個依照國家政策為企業提供服務的事業單位,如今成了徹頭徹尾的吃拿卡要。
報道顯示,問題被披露曝光之后,安澤縣已成立調查組展開調查。同時,拆除計量站,停止違規征收,啟動違規征收退還程序,糾正違規收費行為。但若深思,山西省針對煤炭運輸銷售亂象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在讓運煤車輛一路暢通的同時,也斷了某些地方基層部門的“財路”。拆了關卡冒出了“公正計量站”,攔路亂收費變成隱秘性更強的“天價票據”,安澤縣應當不是個例。若讓安澤縣相關部門組成調查組對本縣非稅收入征收局的違規行為進行查處,其權威性和公正性存疑,畢竟從違規亂收費中受益的,不見的只有當地非稅收入征收局。
更顯而易見的是,當地非稅收入征收局能夠在眾多煤炭企業出廠的必經之路上設置“公正計量站”,既大張旗鼓地為煤炭企業提供所謂免費服務,又毫不掩飾地向各企業兜售天價計量單,這樣公開違規甚至違法收費,安澤縣政府及相關部門本身就難辭其咎,這個“臉”能不能翻,其查處的誠意更值得懷疑,也很難保證在查處了“公正計量站”之后,不會再冒出其它收費名目。
既然要查處,徹底斷了基層部門和單位違規亂收費的念頭,不妨由上級相關部門直接介入調查。如此,一是可以確保查處結果的權威與公正;二是可以舉一反三,對其它縣市的違規起到威懾作用,確保煤炭出廠不再被“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