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江蘇省連續兩年將“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升級”納入省級“民生實事十項工程”。省政府辦公廳出臺的《關于提升社區物業服務水平推進現代物業服務發展指導意見》要求,要多元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管理。但對那些尚未具備引入物業管理條件的老舊小區,要由政府來兜底。
所謂物業棄管小區,就是物業因無利潤可圖而不肯接手管理的小區。這些小區要么由于建筑年代較久、維護費用大,管理成本比較高,管理起來難度比較大:要么小區太小,收取物業費等不夠支出;要么大多是拆遷戶,很多人不愿意繳納物業管理費。這樣的小區,物業入駐就將面臨入不敷出的風險,最終形成了“無人管”“不敢管”的尷尬局面。
改善居民生活環境,讓棄管小區居民居有所管,是很多城市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如果沒人管,小區環境臟亂差、供電設施不到位、休閑健身設備不完備等因素,不僅居民的正常生活會受到影響,各種矛盾也會變得越來越復雜。江蘇省明確由政府對這些物業棄管小區進行兜底,從而防止小區各種矛盾的產生。
居有所管,才能讓小區居民真正住得安心、放心、舒心。政府兜底物業棄管小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有的小區是街道或社區自己成立物業服務企業來管;有的由街道、社區請保潔、保安、綠化養護工人等提供基本服務。但不管哪種方式,都會面臨著日常管理費用支出的問題。
解決物業管理資金問題,是一個十分頭痛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一些政府辦的物業公司前期可以通過財政補貼開展工作,先服務,居民認可后再收物業費,通過前置服務,打通政府聯系群眾的“神經末梢”,憑借管理成果贏得居民的認可,逐漸走上自主經營的道路。也可通過降低向居民收取物業費的標準,從而讓居民覺得能接受,也愿意繳。這樣,這些小區每平米物業費價格雖然只有其他小區的幾分之一,但總比之前一些物業公司因物業費過高,導致居民拒繳要好得多。
當然,要維持小區在有限的經費內把物業管好,降低物業管理支出成本是十分重要的,一些地方通過在本小區聘用一些熱心公益的人負責一些樓道的清掃,小區的巡查、綠化的養護等。這樣一方面大大節省了運行成本,另一方面使這些熱心公益的人有一種存在感。另外,一些地方通過將社區的公用房屋、場地出租、小區廣告收入等,彌補物業管理資金等不足。在開源節流的情況下,如果實在不夠,政府也可以給予適當的補貼。
總的來說,當市場失靈、自治失效時,被棄管的小區,政府絕不能失管。希望對物業棄管小區兜底的做法,在不斷摸索中進行創新、總結和完善,可以給其他地方提供更多的可供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