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王女士突發頭暈、肢體無力,持續了三天后癥狀加重,被家人緊急送往北大醫療淄博醫院(淄博經開區醫院)。
接診后,神經內一科通過快速查體結合影像學明確診斷。檢查結果一出,神經內一科主任金海蓮心頭一緊。“患者頭暈伴肢體無力,發病已達2天,確診為腦梗死,錯失溶栓治療最佳時機。”金海蓮說。
“雖然錯失了黃金治療時間,但我們仍要全力開展后續治療!”金海蓮帶領團隊密切監測患者血壓、血脂等關鍵指標,細致排查每一個潛在風險因素,為她制定精準的治療方案。
“頭還是暈,晚上睡不著,是不是好不了了?”長期被頭暈困擾的王女士,早已因擔心病情陷入心理壓力。查房時,金海蓮敏銳捕捉到王女士的焦慮情緒。
“您別急,頭暈是腦梗后的常見癥狀,我們一起調整用藥,您也要試著放松……”金海蓮沒有簡單開藥方,而是耐心地詳解病情、演示康復動作,甚至同王女士分享了幾個緩解焦慮的呼吸小技巧。
出院前,王女士將一封手寫感謝信送到金海蓮手中,字里行間滿是感激。“金海蓮主任查房時專業又耐心,護士們隨叫隨到……這次不僅治病,還把我心里的‘疙瘩’也解開了。”
“看到您能自己走出病房,就是我們收到的最好禮物。”金海蓮暖心回應道。
如今,“心理健康納入慢病管理”已成醫療共識,而金海蓮團隊的“心身同治”,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當藥物治療遇上心理疏導,康復之路便多了一份“雙向奔赴”的溫暖。
從突發腦梗到重拾行走,從焦慮不安到笑對康復,王女士的故事只是神經內一科“以患者為中心”的縮影之一,在這里,每一次精準診療都是責任的注腳,每一句耐心解答都是溫暖的傳遞,正如金海蓮說:“治病,既要醫身,更要暖心。”(趙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