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為充分發揮財政科技專項資金對科技創新的引導、激勵作用,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今年以來,我市市級財政科技計劃項目聚焦“創新淮安”建設呈現“四個首次”特點。
首次采取“創新挑戰賽”的形式,對核心技術攻關進行“揭榜掛帥”。在重點研發計劃工業類項目中,通過企業技術需求征集、遴選、發布,解決方案征集、遴選、對接、簽約及立項等問題,加快建立以需求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對于立項項目,市財政將按照企業實際向方案解決方支付最高50萬元的費用。
首次設立外國專家工作室項目。為加快促進我市“333”優勢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需求為導向,引進急需、緊缺的外國專家(團隊),資助項目經費每項不超過10萬元。
首次設立重點產業創新圖譜分析研究項目。以綠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型裝備制造等制造業三大主導產業為重點,全面分析研究我市產業關鍵技術、科技人才、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招商等方面的現狀、存在問題,瞄準全市產業創新的薄弱環節和迫切需求,構建主導產業創新圖譜,為創新鏈、產業鏈雙向融合提供智力支撐。
首次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列為重點支持對象。加大對符合我市產業導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助推打牢創新研發基礎,形成更加完善的企業梯隊,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 左文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