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新國都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新國都”)發布了2020年年度報告,該公司報告期內營收凈利雙線下滑。
報告顯示,新國都存在戰略轉型進度低于預期甚至失敗的風險。在各種因素影響下,該公司存在戰略落地速度、效率和質量可能低于預期,甚至戰略轉型失敗的風險,這些資金和資源投入不僅會影響當期利潤而且最終公司可能也將面臨新興業務孵化不成功的結果。
近兩年,新國都因此前溢價收購的公司經營狀況產生了大額商譽減值,的確出現了投資影響當期利潤的情況。該公司當前包含 7.93 億元商譽賬面價值,仍存巨額商譽減值風險。
此外,報告還顯示,新國都旗下收單業務占公司總收入59.28%,逐漸成為公司支柱產業。收單業務對應的子公司嘉聯支付有限公司(下簡稱“嘉聯支付”)2020年業績也出現下滑,且因業務違規收941萬巨額罰單,被用戶投訴誘騙辦理POS機,凍結押金不予返還等。
對此,新國都稱:“針對公司存在戰略轉型進度低于預期甚至失敗的風險,公司管理層深知戰略轉型并不能一蹴而就,做好了長期的準備,根據業務重心和商業模式調整著手管理架構的變革和重塑, 新經濟新模式下相關人力資源的儲備,保持適合自身情況的穩步戰略布局節奏,以及進行相應資金、資源的儲備。”
子公司失去大客戶 公司仍存巨額商譽減值風險
據2020年年度報告,新國都2020年營收26.32億元,同比下降 13.06% ;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0.87億元,同比下降 64.33%;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 0.39億元,同比下降 22.86%。
2020 年底,新國都經過商譽減值測試,對中正智能、公信誠豐合并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約1.07億,若不考慮商譽減值計提的影響,公司實現凈利潤約 1.93億元。此外,2019 年度公司因轉讓子公司蘇州新國都及新國都數科股權確認投資收益約 1.34億元,本報告期無類似較大金額投資收益,該因素也是造成公司今年凈利潤同比去年下降的原因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新國都2019年也曾因1.94億元商譽計提減值致業績下滑。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新國都商譽賬面價值仍存 7.93億元,為新國都股份公司歷年收購子公司形成,屬于新國都股份公司重要資產。
據新國都2019年對外公布信息,公信誠豐在2019年第四季度末確認沒有入圍其主要客戶新一年數據審核業務的主要供應商,管理層認為該事項對公信誠豐未來的審核服務業務收入將產生較大影響,其主要的審核服務業務收入未來將會大幅度減少為減值跡象判斷時點。中正智能因供應鏈整合、搬遷等,最終導致全年經營收益預計未達預期。就當前情況來看,中正智能、公信誠豐2020年的經營情況也為新國都造成了商譽減值。
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了新國都“對自身溢價收購造成連續大額商譽減值怎么看?截止上年末,公司商譽賬面價值為 7.93億元,未來是否會持續出現商譽減值?如何抵抗商譽減值風險?2021年是否會對中正智能、公信誠豐做出新的戰略規劃?”
新國都回應稱:“為抓住行業發展機遇,近幾年公司通過內生增長和外延并購的方式逐步推進上市公司戰略轉型。公司通過并購確實積累了一定的商譽金額也同時帶來了一定的商譽減值風險。針對該風險,公司一直致力于對被并購企業進行戰略整合、人力資源整合、文化整合和財務管理體系的整合,從而達到整合后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公司通過向被并購子公司派駐董事、管理人員及財務人員,以及針對核心技術人員簽訂保密協議及競業禁止協議等方式加強管控;并且通過重新設計激勵方案等方式來鼓勵管理層能進一步提升公司業績。上市公司在投后整合領域持續投入較多的資源,希望被并購企業和上市公司能在產業鏈上突出協同效應,增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降低商譽減值風險。”
關于公信誠豐和中正智能,新國都表示:“2021 年,公信誠豐將更加注重深度維護現有存量客戶、大力拓展潛在客戶、積極聯絡暫 停業務合作的歷史客戶,在業務拓展中力求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同時努力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贏取訂單提升經營業績。而中正智能已形成了智慧金融、智慧安防、智慧政務多種業務模式,將繼續結合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產品多樣性、業務多元化,爭取進一步提升盈利增長點。”
旗下嘉聯支付曾收941萬罰單 被訴誘騙用戶辦理POS機
新國都財報另一備受關注的方面在于旗下收單業務。報告顯示,收單業務板塊營收占新國都總體營收的59.28%,而電子支付及電子支付產品營收占比分別為34.77%及31.02%。收單業務板塊貢獻新國都總營收六成,成為營收支柱,該部分業務對應的是新國都旗下嘉聯支付。
具體來看,嘉聯支付2020全年累計處理交易流水約1.22萬億元,同比增長12.78%;實現營業收入約17.04億元,由于受疫情影響以及手續費補貼等減免活動,營業收入同比去年下降約1.79%。
此外,2020年,嘉聯支付因“未按規定建立有關制度辦法或風險管理措施、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以及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等違規行為,收央行941萬巨額罰單。
在投訴平臺上,嘉聯支付投訴量超400多條,多名投訴人稱嘉聯支付誘騙辦理POS機,凍結押金不予返還等。
中國網財經向新國都核實“如何看待嘉聯支付當前業績?嘉聯支付收到巨額罰單后是否對業務進行了徹查整改?對后續投訴的問題怎么看?有無處理措施?”
新國都表示:“2020 年,在抗疫特殊時期,嘉聯支付積極響應政府有關部門號召為支持線下商戶復蘇開展手續費減免、新增補貼等助力活動,助力商戶從疫情影響中恢復。另外,嘉聯支付加大了對全國分公司業務多方面投入。在嘉聯支付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嘉聯支付在全年最終實現交易流水同比增長,實現營業收入約 17.04 億元。”
新國都還表示,針對前期處罰事項,嘉聯支付已經足額支付了罰款,進行了整改,并將整改措施情況在指定網站上網上向廣大投資者進行了披露。
關于用戶投訴的“嘉聯支付誘騙辦理POS機,凍結押金不予返還等”問題,新國都表示,經過市場調查,嘉聯支付發現個別服務商存在違規業務拓展行為,不僅擾亂市場秩序,還影響了嘉聯支付業務的合規發展。由此,嘉聯支付實施了相應的服務商風險管理措施,加大對合作服務商業務拓展的監管力度,一旦發現服務商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將進行嚴肅處理,包括但不限于視情節進行罰款、扣除違約金、調降服務商評級、凍結分潤、終止合作、上報行業黑名單、上報監管機構及報送公安機關等處置措施。(記者 楊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