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9年4月9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周曉飛介紹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調整進境物品進口稅有關情況。
直播文字如下:
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
謝謝。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我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對標世界銀行評估優化營商環境的一些情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近年來我們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放管服”,顯著改善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特別是2018年以來,財政部會同北京、上海兩城市以及有關部門,主動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在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評估的10項指標中,我們在獲得電力、開辦企業等7項指標領域推出了很多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8年,我國營商環境排名在全球190個經濟體當中,從2017年第78位上升到第46位,位次躍升了32位,成為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今年,我們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力度更大,推出的措施也更有針對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給創新創業創造以更好的環境。李克強總理也要求,要繼續聚焦營商環境的短板弱項,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發展的軟環境。近期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了國務院第42次常務會議,會上專題研究部署今年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工作,明確了改革目標,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間點。提出要以世行評價為契機,“倒逼”我國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按照相關會議精神,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北京、上海兩市政府,對標世界銀行評估標準,聚焦營商環境薄弱環節,出臺了一批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
解釋一下為什么是北京和上海,因為這兩個城市是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中國的樣本城市。我們今年出臺的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包括幾個方面,因為我們主要是針對營商環境中的一些突出短板和問題,一是在辦理建筑許可方面,我國正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制度的改革,進一步精簡審批流程,完善監管方式。二是在納稅方面,自今年4月1日開始,我們會逐步建立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三是在跨境貿易方面,我們會持續推出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的相關舉措,包括提升通關便利度,降低口岸涉及的相關費用,壓縮通關的時間。
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和京滬兩市政府,一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努力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特別是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和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我們也會做好和世界銀行方面的溝通和對接,推動把我國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措施能夠全面準確客觀地反映到世界銀行的評估當中去。我就介紹到這兒,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