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在建最長水下隧道,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建設備受各界關注。昨天,這條南部“大動脈”又傳來最新進展,太湖隧道南泉段已進入最后的60米沖刺,標志著太湖隧道建設進入決勝階段,距離年底通車又近了。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太湖隧道南泉段施工現場,從臨時大堤望去,隧道已經“潛入”湖底,昔日湖中數百人施工的大場面已不見。中鐵四局太湖隧道南泉段項目總工程師廉云亮介紹,經過三年多的建設,目前太湖隧道南泉段底板施工全部完成,側墻僅剩余40米留作上下通道,頂板剩余60米主要用于臺車拆除、材料運輸等,預計頂板施工將于本月底全部完成,達到貫通條件。
順著湖面放眼望去,一座畫舫風亭造型格外引人注目。據介紹,太湖隧道共有三座風亭,其中南泉段的畫舫風亭全長62米、寬18米、高19.5米,分三層,是太湖隧道主體結構的一座排風井,起著隧道通風和應急救援的重要作用。目前畫舫風亭正在裝修階段,接下來還將實施亮化工程,完工后畫舫風亭將和馬山的碧玉螺風亭遙相呼應,又與太湖梅梁湖景區“矮山遠水”的自然風貌相融合,成為湖中新景觀。
隨著太湖隧道逐漸“下潛”,“藏”在湖底的隧道現在又是什么樣呢?記者跟隨工程人員乘車前往隧道內部,只見隧道內部全線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斷面呈現“兩孔一管廊”形式,車輛在已成型的隧道中暢行無阻。在已成型的隧道內部,機電裝修隊伍入場,內飾裝修、消防、照明和通風等設備開工建設,接下來還將進行鋪裝層、防撞側石等隧道附屬結構施工。現場工程人員介紹,目前隧道的通風設施未啟用,隧道內部空氣濕度較高,待風亭裝修完成投用,隧道內的濕度和通風效果將符合標準,行駛體驗感也將更舒適。
據悉,經過多次回水作業,目前太湖隧道南泉段“下潛”入湖達3.5公里,已成型隧道長達5.32公里,預計9月將迎來下一次回水,這也將是南泉段土建完工時最后一次回水。另一頭的馬山段正在加緊建設之中,整條隧道將于年底建成通車。通車后,無錫、蘇州往來宜興、常州南部等地區可從湖底直接穿越,對促進沿線蘇錫常城市發展、加快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