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敏 見習記者 熊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15日,基石藥業發布2022年年度業績公告,收入較上年同比增長97.5%至4.81億元,幾近翻倍,其中商業收入同比增長142%至3.94億元。報告期內,公司尚未實現盈利,虧損9.03億元,虧損額較上年收窄55%。
基石藥業表示,收入增長主要由于藥品銷售以及舒格利單抗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增加。而虧損減少主要由于收入增加及研發開支減少。此外,公司的現金儲備為10.42億元,相較2021年的16.03億元下降。
基石藥業首席執行官楊建新博士表示,“2022年,基石藥業商業化實現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商業化收入同比增長142%,并實現總收入翻倍,公司擁有充足的現金儲備。產品管線在全球范圍內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基石藥業相關負責人進一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公司已上市四款產品,“隨著商業運營體系的持續完善與策略的不斷優化,我們的藥品及其新適應癥正在快速覆蓋全國市場。”
藥品銷售增長
基石藥業于2015年年底成立,僅用三年便在港交所上市,是一家專注于研究開發及商業化創新腫瘤免疫治療及精準治療藥物的創新藥企。公司以腫瘤免疫治療聯合療法為核心,建立了15種腫瘤候選藥物組成的產品管線。
目前,基石藥業擁有阿伐替尼、普拉替尼、艾伏尼布、舒格利單抗四款商業化創新藥。過去一年,公司的商業收入同比增長142%至3.94億元。
其中,阿伐替尼、普拉替尼及艾伏尼布三款小分子靶向藥物為公司貢獻了3.64億元的銷售額,腫瘤免疫治療藥物舒格利單抗的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為2980萬元人民幣。
上述四款藥物中,阿伐替尼、普拉替尼引進自BlueprintMedicines公司,基石藥業擁有其在大中華區的臨床開發和商業化權益。2021年3月,國家藥監局批準該兩款藥物的新藥上市申請。
去年,普拉替尼有三項適應癥獲批上市,進一步拓展了該藥的收益空間。包括在中國大陸獲批用于治療晚期或轉移性RET突變MTC及RET融合陽性TC;在中國香港獲批用于治療RET融合陽性NSCLC等;在中國臺灣獲批用于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RET融合陽性NSCLC、晚期或轉移性RET突變MTC及RET融合陽性TC患者。
艾伏尼布和舒格利單抗則為基石藥業2022年上市的新產品。其中,艾伏尼布是一款引進自Agios制藥的IDH1抑制劑,用于治療先前未經治療的IDH1突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據基石藥業提供的資料,中國每年新確診的IDH1突變腫瘤患者約4.5萬人。目前該藥實現主要目標醫院及藥房100%可供應渠道準入。
而舒格利單抗為基石藥業自主開發的PD-1/PD-L1抑制劑。2020年9月,基石藥業將舒格利單抗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商業化權利授權給輝瑞,其后又將該藥除大中華區以外全球市場的獨家商業化權利授權給EQRx,而基石藥業從中獲得里程碑付款和額外的特許權使用費。
2022年5月,舒格利單抗獲得國家藥監局的NDA(臨床研究完成注冊上市)批準,用于在接受鉑類藥物為基礎的同步或序貫放化療后未出現疾病進展的、不可切除的III期NSCLC(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
商業化加速
基石藥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正加快擴大產品的潛在市場,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商業潛力。”包括通過與診斷公司、行業協會等合作,提高診斷率和精準率;通過納入指南、舉辦學術活動及開展獲批后的臨床項目,聚焦臨床差異化和安全性,提高品牌影響力及科學領導力等。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趙喜龍告訴記者,商業化能力是外界投資評估創新藥企的重要考量。創新藥企在提升商業化能力上存在諸多困難,其中之一是渠道建設困難。部分藥企會采取與其他有渠道的藥企合作,將產品的銷售權外包的形式來提高商業化能力。
高禾投資管理合伙人劉盛宇對記者表示,創新藥企從研發到商業化等環節,資本投入較大,收入體量上來后,會到達一個盈虧平衡點。從投資角度來看,重點關注藥企的收入增長趨勢,以及研發管線推進的速度是否如預期。“管線能力是創新藥企的關鍵能力,國內藥企目前還是相對較弱。”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基石藥業的研發開支、行政、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較上年同期均有所減少。其中,研發開支較2021年減少6.9億元至6.14億元,主要由于里程碑費用及第三方合約成本以及雇員成本降低。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為3.27億元,減少了3650萬元。
(編輯 袁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