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記者 李冰
12月20日,博通分析發布《支付行業企業數字化服務專題分析2022》報告(下稱:報告)。報告以支付行業助力企業數字化服務為視角,從外部市場環境、行業宏觀變化、支付機構企業數字化服務現狀及主要模式、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等層面對支付產業數字化服務市場進行專題分析。
其中重點分析了不同類型的支付機構憑借自身特點衍化出的數字化服務模式,包括所具有的特點、優勢、盈利空間和不同點以及可能面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預判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報告認為,支付行業互聯互通和反壟斷政策,讓流量要素被打破,人力、信息和資金的流動效率提升,帶給了支付機構更多的發展和創新空間。
報告顯示,目前,移動支付在我國線上和線下場景的覆蓋率超過了93%,為實現數字化服務打下了扎實的商戶和用戶基礎;支付過程中沉淀的資金、交易等相關信息,為互聯網支付平臺幫助商戶打造更加深度的數字化產品奠定了數據基礎;支付平臺在推廣數字支付業務的過程中已經完成了商戶觸達工作,極大壓縮了商家覆蓋的成本,可以說,互聯網支付平臺擁有極大的優勢,為中小微商戶提供適用且低成本的數字化經營工具。
同時,精準營銷服務仍然是線下支付服務商們獲取數字化服務利潤的重要方式。支付機構通過支付頁面實現對用戶的廣告觸達,利用支付用戶滲透率和粘性高的特點,打造精準融合營銷服務,線下支付服務商已經發展到自建流量平臺階段。
博通分析認為,支付機構在對外推動數字化的過程中,會面臨內部數字化流程不暢、數據孤島、數據標準不統一、資源浪費、數字化認識不充分等多種問題,由此也推動了支付機構內部管理數字化變革。
報告指出,調研數據顯示,線上和線下模式相結合的經營方式(尤其是線上多平臺經營+線下經營的模式)能夠更好地幫助廣大小微商家保住自身經營的利潤率;但另一方面,我國目前仍有超半數(53%)的小微經營者完全依賴線下營收。這也反映出數字化經營對我國中小微商家的重要性,與目前我國中小微商家數字化經營程度依然不高之間的矛盾。
報告預計,到2024年,支付機構企業數字化收入規模將持續升高到近4000億元。同時,預計企業數字化服務收入仍保持兩位數正向增速。
(編輯 李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