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么了?
科創板擬IPO企業同日(19日)7家企業因相關事項遭中止審核,前一日(18日)創業板34家IPO排隊公司集體“大中止”。
資本邦綜合梳理來看,上述41家中止IPO審核企業皆因聘請的相關中介機構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影響,涉及被立案調查的中介機構為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下稱“天元律所”)、開元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下稱“天元評估”)、華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中興財會所”)四家中介機構。
7家科創板排隊企業“受累”中介機構中止審核
8月19日晚間,資本邦了解到,江蘇高凱精密流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高凱技術”)、蘇州晶云藥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晶云藥物”)、和元生物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元生物”)、蘇州華之杰電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之杰”)、思特威(上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思特威”)、北京浩瀚深度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浩瀚深度”)、北京富吉瑞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吉瑞”)7家擬科創板IPO公司集體中止審核。
高凱技術主營業務為壓電驅動精密流體控制核心部件及相關整機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8,782.37萬元、1.24億元、1.77億元;同期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3,072.06萬元、4,296.95萬元、6,549.18萬元。
資本邦注意到,高凱技術目前科創板IPO處于首輪問詢階段,尚未進行相關回復。
對于中止原因,高凱技術稱,因聘請的相關證券服務機構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二),上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晶云藥物是一家專注于藥物晶型研發服務和晶型技術產業化的創新型企業,向全球制藥企業提供專業化的藥物晶型研發解決方案。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晶云藥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870.46萬元、1.29億元、1.15億元、1.50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01.90萬元、3,661.84萬元、3,302.61萬元和5,145.21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晶云藥物今年3月22日上會遭暫緩審議。
在本次發審會上,晶云藥物科創屬性的合理性、是否存在通過收購公司體外循環虛增收入等被關注。
會上,上市委要求發行人代表結合發行人核心技術、持續研發能力以及與可比公司的技術優劣勢,說明發行人有關科創屬性的信息披露是否符合相關信息披露要求。要求其進一步說明其符合科創屬性要求的合理性。
2016年6月,發行人以2,188.78萬元自佰榮泰華股東陳鋼、陳海、王衛東、何有文、叢杰處受讓合計48.753%股權,2017及2018年佰榮泰華經營處于虧損狀態,2019年6月佰榮泰華注銷。
鑒于此,上市委要求發行人代表說明:(1)在2016年6月發行人收購佰榮泰華48.753%股權時,是否合理預計了佰榮泰華后續發展的現金流需求情況,本次收購采取股權受讓而不是向佰榮泰華增資的具體原因,發行人對外投資及投后管理的內控與決策制度是否完備和有效;(2)結合股權轉讓款的具體資金流向和用途,進一步說明是否存在通過收購佰榮泰華股權進行體外循環虛增收入或替發行人承擔成本費用情形。
蘇州晶云藥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稱,因聘請的證券服務機構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尚未結案。根據《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二),上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和元生物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元生物”)聚焦基因治療領域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為重組病毒載體產品、溶瘤病毒產品、CAR-T產品等基因治療的先導研究和藥物研發提供基因治療載體構建、靶點及藥效研究、工藝開發及測試、IND-CMC藥學研究、臨床I-III期及商業化GMP生產等一體化CRO/CDMO服務。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4,420.97萬元、6,291.45萬元、1.43億元;同期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3,341.08萬元、-4,283.03萬元、9,128.50萬元。
同樣,和元生物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稱聘請的相關證券服務機構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二),上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華之杰定位于智能控制行業,是一家致力于為電動工具、消費電子等領域產品提供智能、安全、精密的關鍵功能零部件的供應商,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電動工具的智能開關、智能控制器、無刷電機及精密結構件等,以及消費電子的精密結構件、開關等。
財務數據顯示,華之杰2018年到2020年,華之杰實現營業收5.93億元、5.96億元、8.88億元;實現凈利潤7792.19萬元、7880.85萬元、1.16億元。
華之杰在2021年7月15日通過科創板IPO審核,因聘請的相關證券服務機構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二),上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思特威的主營業務為高性能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作為致力于提供多場景應用、全性能覆蓋的CMOS圖像傳感器產品企業,公司產品已被廣泛應用在安防監控、機器視覺、智能車載電子等眾多高科技應用領域,并助力行業向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前三月營收分別為3.25億元、6.79億元、15.27億元、5.41億元;同期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6億元、-2.42億元、1.21億元、6,862.90萬元。
思特威在受理不到一個月的2021年7月19日科創板IPO進入“已問詢”狀態,尚未進行相關回復。
思特威(上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稱,聘請的相關證券服務機構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二),上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浩瀚深度自設立以來始終聚焦于互聯網流量的智能化管控和數據應用領域,通過持續研發而掌握了以DPI技術(即深度包檢測技術)為核心的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公司自稱在海量數據獲取、高速數據處理和深度信息挖掘等方面擁有超過20年的實務積累和技術沉淀。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3.01億元、3.55億元、3.67億元;同期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1,535.59萬元、3,597.83萬元、5,336.22萬元。
浩瀚深度2021年6月21日科創板IPO獲受理,時隔近兩個月沒有任何進展,在2021年8月19日,因聘請的相關證券服務機構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二),上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富吉瑞是一家主要從事紅外熱成像產品和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以紅外熱成像技術為基礎,以圖像處理為核心,逐步向固態微光、短波、紫外、可見光等方向拓展。公司的主要產品為機芯、熱像儀和光電系統等。
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富吉瑞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768.10萬元、1.65億元、3.27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49.37萬元、1,392.31萬元、8588.09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富吉瑞目前處于注冊階段,2021年7月7日提交注冊,待注冊結果,因聘請的相關證券服務機構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二),上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創業板34家擬IPO企業遭按“中止”鍵
除了科創板擬IPO的七家企業,在前一日(8月18日),創業板有34家排隊企業也受累中介機構IPO遭按“中止”鍵。
資本邦梳理上述34家擬創業板IPO中止審核原因發現,中止審核皆因聘請的相關中介機構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影響,涉及的被立案調查的中介機構涉及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下稱“天元律所”)、開元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下稱“天元評估”)、華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龍證券”)、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中興財會所”)四家中介機構。34家企業終止審查,主要受天元律所和天元評估的影響,天元律所15家,天元評估17家,華龍證券一家,中興財會所一家。
以以下四家創業板擬IPO公司為例:
惠州市華達通氣體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稱,因發行人律師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的相關規定,深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重慶瑜欣平瑞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稱,發行人評估機構開元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因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的相關規定,深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南京普愛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稱,發行人保薦人華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因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的相關規定,深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深圳市美的連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稱,發行人申報會計師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因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的相關規定,深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此外,資本邦注意到,不只是IPO項目,創業板有3項再融資項目(華伍股份(300095)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鉑科新材(300811)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中來股份(300393)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以及2項重大資產重組項目(西部牧業(300106)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中科信息(300678)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也因上述4家機構中止審查。
上述7家科創板IPO未明確披露相關機構,不過資本邦注意到,晶云藥物、華之杰、思特威、富吉瑞四家企業律師為天元律師事務所;高凱精密、和元生物兩家企業評估機構為開元評估,浩瀚深度審計機構為中興財會所。
中介機構遭立案調查原因幾何?
雖然上述四家中介機構遭立案調查事項官方未明確分析原因,不過市場分析認為,可能因新三板公司北京藍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830815,簡稱藍山科技)財務造假事件。
資本邦注意到,去年12月2日,證監會官網披露顯示,證監會對藍山科技申請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以下簡稱公開發行)并在精選層掛牌過程中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立案調查。
2020年4月29日,藍山科技公告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說明書(申報稿)等公開發行并在精選層掛牌的申請文件。在全國股轉公司自律審查及證監會現場檢查過程中,發現藍山科技信息披露真實性存疑,涉嫌違反《證券法》《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證監會按程序對藍山科技啟動立案調查。
值得關注的是,藍山科技彼時謀求精選層掛牌事宜時任保薦機構、會所、律所分別為華龍證券、中興財會所、天元律所,而開元評估則為其報告期內處置一批生產設備出具了評估報告。
截至目前,證監會尚未正式披露調查進展,不過,證監會在調查過程中,天元律所、天元評估、中興財會所、華龍證券四家中介機構確實存在未勤勉盡責的情形。
受此影響,藍山科技也從彼時沖刺精選層的明星股,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墮落”為現在的“空殼公司”。
近日藍山科技頻遭被終止掛牌等眾多風險提示。
華龍證券稱,公司因涉及重大訴訟,業務仍處于停頓狀態,無必要人員編制年度報告,公司沒有在2021年6月30日完成2020年度報告的披露工作,因公司未在2021年4月30日(含當日)披露2020年度報,公司股票已于2021年5月6日起停牌。
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實施細則》和《關于做好掛牌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披露相關工作的通知》的有關規定,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年度報告,全國股轉公司終止其股票掛牌。公司股票存在將被終止掛牌的風險。
此外,主辦券商通過查詢相關網站,獲知北京藍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藍山科技”)實際控制人之一譚澍新增被限制消費、新增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新增被列為被執行人,藍山科技子公司北京中經賽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經賽博”)新增被限制消費。
市場專業人士分析認為,對于擬IPO企業而言,中介機構遭到立案調查的時間具有比較強的不確定性,很可能會拖延其上市時間。但如果中介機構確實不存在太嚴重的情形,不涉及被暫停相關業務,就可以考慮等一下。(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