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力帆控股董事長尹明善被立案調查,而尹明善所控制的力帆集團恰恰也是即將要赴A股上市的重慶銀行的前十大股東之一,截止2020年6月30日,力帆股份公司與全資子公司力帆國際合計持有重慶銀行股份占該行總股本的9.43%。
另外,力帆集團針對控股股東力帆控股實際控制人被立案調查一事也貼出公告,并作出風險警示,該公司公告顯示,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敗而宣告破產的風險。如果公司宣告破產,公司將被實施破產清算,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14.3.1條第十二項規定,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即使公司重整并執行完畢,但公司后續經營和財務指標如果不符合《股票上市規則》公司股票仍存在被退市的風險。
由此來看,力帆集團能否繼續在A股生存,已經被蒙上了大大的不確定性。而此前重慶銀行雖已得到證監會獲準進行A股上市,但中間證監會還要求重慶銀行對幾項涉及大股東力帆集團的問題做出更詳盡解釋和說明。
目前重慶銀行面對A股市場的狀態已經是一腳門里、一腳門外,不過,發生在該行大股東力帆集團身上的這次重大危機是否會阻礙重慶銀行上市進程?或者由此是否會牽連出該行其他問題?無疑這些都值得在該行踏進A股市場大門之前提起重視。
根據重慶銀行公布的2020中期財報顯示,該行股東股份質押情況一欄中,有4.14%的股份遭到司法凍結,雖然財報并未指名點姓道出具體股東姓名,但這個被凍結數字跟力帆集團的持股數正好吻合。
根據*ST力帆(601777)2020中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力帆集團與全資子公司力帆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合計持有重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9.43%的股份,同時公司在其董事會中派有代表,本公司對重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構成重大影響。
財報中還顯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力帆集團向重慶銀行借款余額為11.85億元,其中短期借款5.97億元,長期借款5.87億元。
根據重慶銀行遞交的上市申請材料,并未將力帆集團的貸款劃分為不良貸款,較早前力帆就已經進入破產重整程序,而如今力帆控股實控人尹明善有遭立案調查,如果將該筆貸款劃定為不良,那么重慶銀行所公布的2020半年報不良率指標、以及資產減值損失指標也應該會發生相應變動。
證監會發審問會議詢問重慶銀行,說明未將力帆、隆鑫兩家企業集團內的貸款劃分為不良類貸款的依據是否充分,是否存在規避相關監管要求的情形,兩家企業債權人委員會決議的效力,是否符合《貸款風險分類指引》等相關規定;
2019年底對兩家企業集團貸款的減值準備計提是否充分;
說明前述破產重整申請的具體影響,對力帆集團貸款的風險劃分是否需要調整,貸款減值準備計提是否充分,對隆鑫集團的貸款是否面臨同樣的風險,相關風險揭示是否充分;
結合力帆、隆鑫兩家企業集團最新經營情況、債務償還或處置情況等,說明對兩家企業集團公司的貸款是否存在大額減值風險,對發行人未來一期報表的具體影響,相關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是否充分。
早在2007年,重慶銀行的上市首發地是選在A股,但因期間未能在規定時間內提交財務自查報告等種種原因中途折戟,只好于2013年轉投H股。
后來,重慶銀行在2018年又向內地證監會提交了A股上市的申請,只不過這次依然是新傷加舊疾,導致過會很艱難,一直拖到今年才由證監會正式發文批復核準。
其中上半年,重慶銀行資產減值損失為19.9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8.37億元,增幅達到72.5%,重慶銀行給出的理由是,為了應對疫情影響下資產質量下行風險,所以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大幅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7到2019年,重慶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24.00億元、28.81億元、31.31億元,呈逐年上升趨勢。重慶銀行在本地與外阜市場的業務中所反映出的不良率并不相同,從去年到今年異地市場業務的不良貸款率都大幅高于重慶本地市場。
其中,2020上半年,重慶銀行本地市場不良貸款率為1.12%,異地不良率為2.43%;2019年末,本地市場不良貸款率為0.99%,異地不良率為3.07%。不僅如此,查閱其歷年財報,重慶銀行歷年異地貸款不良率皆高于重慶市本地不良貸款率。
重慶銀行因多家大股東破產重整等關聯影響,諸多問題存疑待解,勢必會增加其登陸A股市場難度。(水木)
關鍵詞: 重慶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