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瑋
(資料圖片)
上書房:這就聊到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我們到底要培養怎樣的人。
萬瑋:我個人認為,優秀的學生應該具備三個品質。
一是感恩心。有感恩心的人,比較容易滿足,對身邊的人也比較友善,別人可能因此更愿意幫助他。有感恩心的人也更幸福——當人心存感恩時,更少出現諸如妒忌、憤怒、仇恨等負面情緒。
感恩心的對立面是指責心。具有指責心的人總是向外歸因,而不會向內反省,把周邊環境弄得一塌糊涂,被他指責的人不開心,他自己也不開心。一些家長自身就是這樣的,沒有為孩子示范如何感恩。
二是利他心。我們都說情商很重要,其實,所謂高情商,就是心里裝著別人,也就是有利他心。中國家長普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什么是龍、什么是鳳?滿腦子只考慮自己的人,不是龍和鳳。如何培養孩子的利他心?舉個特別小的例子。有些家長隨意訓斥孩子,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他們為自己辯護的理由是自己心直口快,想啥說啥。只顧自己舒服,卻不考慮別人感受,是利他心不足的一種典型表現。家長這樣,孩子將來也容易成為這樣的人。
三是建設心。擁有建設心的人,可稱為建設者。建設者的對立面是破壞者。我們學校曾有個孩子,天分高,讀書不費力。2016年他作為畢業生代表發表畢業感言時,有句話讓我很感動。他說自己在平和學習的12年里,從一名破壞者成長為一名建設者。他小的時候,常在課上挑老師毛病,搞得老師很尷尬。上了高中之后,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一次,我向他征詢對任課老師的看法,我以為他的看法會比較犀利,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給所有老師都作了正面評價,還把每位老師的優點列了出來。其中有位年輕老師,比較缺乏經驗,我原本以為會受他批評,他卻說,這位老師特別好,常常在學校待到很晚,為學生答疑解惑。接著,我問他個人情況。他說其他都好,就是不小心得了個“D”,也就是紀律警告。我問原因,他說其實是個誤會。有一次,他被一位老師叫去說事情,導致上課晚到了兩分鐘,恰好被學生處主任看到,不由分說給了個“D”。我說你可以申訴。他笑了笑說:“我以前給老師添了不少麻煩,這個D也是該得的。”
家長們可以啟發孩子去想想,是否因為他的存在,而讓家庭變得更好、社區變得更好、學校變得更好?未來他們離開學校,走上社會,是否能成為民族崛起的中堅力量?再往高里說,他們能否通過自身的努力,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
具備感恩心、利他心、建設心的孩子,在我看來,才是優秀的孩子。
《家長有遠見,孩子有格局》
萬瑋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