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巡考熱”背后的冷思考
近年來,與“考公熱”現象伴隨而生,在考公、考編群體中出現了“巡考、進面、上岸”等專用語。巡考,指的是巡回各地參加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考試,通過多次考試增加上岸機會。進面,即“進入面試”,是指考生的初試成績達到了分數線,能夠進入面試。這意味著他們上岸的幾率增大了一些。上岸,指的是“考中”錄取。近年來,激烈的就業競爭催生了考公大軍,有人半年報考26個崗位。
“考到哪算哪,我們把全國的公務員崗考一遍。”近日,這句“巡考宣言”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議話題。考生們普遍認為,考公是最公平的一條路,多考才有機會。
數據顯示,2023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58萬人。2023國考計劃招錄3.71萬人,152.5萬人實際參加考試,實際參加考試人數與錄用計劃數之比約為41:1。
造成考公、考編熱的原因很多。首先,部分中小企業缺乏完備的福利待遇保障,使得畢業生們望而生畏,就想去考編。其次,有一些考生在父母思想的影響和期望下做出到體制內工作的選擇。第三種情況是,有的考生并沒有認真做好未來規劃,盲目跟風踏上了巡考路。第四,還存在有的考生在“沒那么理想”的“上岸”之后還要繼續考試,以期上到自己更心儀的“岸”。甚至,有的考生為了虛榮心上的滿足,“上岸”后依舊會頻繁參考,錄屏分享自己的做題思路。凡此種種,都成為了“巡考”大軍越發壯大的原因。
當然,對于巡考的考生來說,只要考試的時間不沖突,且符合相應的報名條件,把握機會多考幾次亦無可厚非。然而,到了畢業找工作時,很多人并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仍然在“隨大流”似的巡考,甚至為此錯過了很好的工作機會。
因此,有必要提醒廣大考生,“巡考”與“上岸”,且考且珍惜。首先,考生要對自身進行理性的定位,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做出清晰規劃,綜合考量自身需要和崗位匹配度,不要只是為了“上岸”而盲目巡考,以免“上岸”后自己難以接受,影響自身發展。其次,要對自己想要報考的崗位有一定了解,掌握的信息越多,“上岸”的幾率也就越大。再次,在備考時,可以從老師、學長學姐,甚至是家庭中汲取經驗,明確自己備考學習的方向,并堅持練習,向著自己的目標一直努力。
備考要努力,“上岸”要珍惜。應當指出的是,考公不是唯一選擇,“條條大路通羅馬”。考生如果真的不適合考公、考編,也沒必要執著這一條路。體制外,依然陽光燦爛,前景遠大,未來可期。(作者:許華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