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作為已經成家立業的人士或一些所謂的教育名師,是經常有機會利用講座等機會向學生灌輸一些教育的思想。就如合肥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陳宏友副教授這樣的人士,多次給周邊學校的師生做講座,就升學、成長等方面傳遞一些思想,這本無可厚非。但是,無論正式上課還是客串講座,都應該是一次正式履行教育職責的活動,應該受教育基本準則約束。絕不能將世俗的酒桌上笑話或嚴重利己話語作為講課內容,像陳教授本次報告中向師生講述不當內容,這是極其不妥的,是一次嚴重違背師德的行為。作為教師教育學院的教授,其重要的工作內容還是培訓教師,如果也是這樣講課,那么影響會更廣,區域教育的生態或將受到嚴重影響。
教育應有自身的使命與價值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再通過教育成為一名社會成員,這里有兩次社會化,一次是家庭教育,一次學校教育。在這過程中,共同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促進孩子成為社會積極主動的成員。這里既包括有品質的個人生活,也擔負有社會的責任與義務。因此作為父母與教師,既要教育孩子們基本的生活知識,也要傳遞給他們學會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與義務,且兩者不可偏廢。那作為教師教育學院的教授,老師的老師,應該更懂得這個道理并以身作則,不可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更不得將不當觀點灌輸給師生。當前,社會各行中逐利傾向較為明顯,但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吸取陳教教授的教訓,要認真思考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需要思考教育的使命。人的需要有多重境界,最低是生存的需要,最高則是自我實現。而比較低層次的生存需要盡管是最基本而急需的,也就是所謂的求生,要獲得一份薪酬較為滿意的工作,與相愛的人組成家庭,或曰改變家族的命運等。但教育要把生命個體的幸福追求奠基于社會美好生活的創造,而不僅僅是金錢、美女所帶來的安全感與滿足感,這是教育理應承擔的使命。否則我們培養的學生恐怕都是利己主義者而忘記每個人身上的社會責任,估計如此功利價值觀下誰也不愿坐冷板凳而幾十年如一日地去做科學研究,也不會有什么諾獎獲得者,恐怕只會將目前薪酬比較高的影星、網紅當作自己的榜樣,或走出國門不再為國盡責。那這個社會誰還愿意做有益于社會但是很普通收入較低的工作呢?而我們的社會恰恰需要各個方面的人才。
二是需要思考教育的社會價值。教育是培養人、造就人的一種社會活動,也就是使個體社會化的過程。這必然以當今現實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作為基礎,這是教育其存在的價值合理性的一面,但是,教育與社會發展也不是亦步亦趨的關系,教育必定要有超越性的一面,它應然地包含對現實世界的超越,有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拷問,教育的社會價值應是其對社會需求適應與超越的統一,且要努力地走在社會發展前面,至少也要有為即將到來的未來社會服務的目標,這是教育的宗旨。作為教師教育學院的教授,拘泥于生存基本需要并將美好的生活理解為錢多及其帶來的安全感和滿意度,由此定義學習的目的,這是極其世俗且不恰當的。
在學生前面有話語權的教師或學者,不要小看一堂課或一次報告,都對孩子們產生長遠的影響,他們大多以教師為榜樣并模仿其行為。因此,教師積極的影響可以成為孩子們長期的前進目標和動力,有利于他們成就學業與健全的人格。而消極的影響,也會對孩子們造成終生的影響。任何教師或專家,在孩子們面前的講課或報告,都要對孩子的一生負責的態度,審視自己的講課內容,評估自己對孩子產生施加的影響而產生的效應,這是教師師德的最基本的要求。別忘記,教師職業是受到最嚴格監督的職業,必須時時刻刻檢點自己,始終在人格上做到現實與理想的統一,要以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審視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忘育人的社會意義。
文/胡牛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