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教育的模式也在不知不覺發生著變化,從書本上,課堂上,慢慢轉移到網絡上。
曾有過過這樣一個班級群的聊天記錄: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下
生: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
師:我數三個數,誰再給我我說話,就給我出去
生:3,2,1,愛就像藍天白云,晴空萬里,突然暴風雨
師:怎么就你們最吵,還吵,還吵
生:像一顆海草海草海草海草隨風飄蕩,海草海草海草海草浪花里舞蹈
師:你們在搗亂這一塊還真是最強啊
生:陽光彩虹小白馬,我是最強的最棒的最妙的最發光的擋不住我發芽。
有點說笑了啊。
不過今天要說的搞笑群,不是班級群而是家長群。
家長群的存在,為了孩子更好的學習,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為了讓家園溝通更加快捷方便,家長群應用而生。
尤其是當下的疫情期間,家長群不僅方便了學校數據的收集,還為掌握學校實時動態提供了便利。
一個物體都具有雙面性,在為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存在一些弊端。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因為在家長群里面發錯消息,鬧出來的“烏龍事件”,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班級群里打錯一個“公”字引發烏龍,老師信以為真,“要懂得節制”
在家長群里,老師時常會發布一些通知,有心的家長們看到通知之后,會說些類似于老師辛苦了的話語。
但是這位家長卻因為打錯了一個字,把“師”字成“公”字,本來是一片“好心”,卻引發了如此的烏龍。
這樣的情況其實并不少見,很多家長也能馬上反應過來,應該是家長手誤了。
但是沒想到老師卻信以為真,以為家長是在班級群里面“秀恩愛”,還直接回復家長要“懂得節制”,也是比較“奇葩”。
家長群打錯字把全班帶跑偏,老師傻眼
打錯字真的很容易引起誤會,疫情期間,當老師問及孩子是否接種疫苗的情況時,一位家長把“接”字打成“絕”字,本來的“已接種”成了“已絕種”。
后面的家長更是懶得打字,直接復制前一位家長的消息,導致群里一片“已絕種”。
老師看后都傻眼了,一句“又是你帶的頭”結束了這個烏龍。
家長群內少打一個字,讓爸爸無地自容
很多家庭輔導孩子都是媽媽的事,爸爸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當中無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可這位爸爸的粗心卻讓自己無地自容。爸爸在家長群中也是少打了一個字,震驚了所有人。
“媽媽送孩子上學的路上胎掉了”,真是要么“一聲不吭”,要么“一語驚人”那。
還好后面有位爸爸做出了解釋,要不然得多讓人牽腸掛肚啊。
看了解釋后才知道,原來是這位爸爸一著急少打了一個“輪”字,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二胎”。
家長群里老師回復后,趕忙“認錯”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確實如此,尤其是作為和還未開放的“花骨朵”打交道的幼師們。
她們不僅負責每一位幼兒的“吃、喝、拉、撒、睡”,還得“起早貪黑”的接送幼兒。
這不在幼兒園的校車群里,11:00了還有家長在說話,忙碌了一天的幼師,硬是撐著睡意朦朧的雙眼,一個一個的回復著家長們,只為明天工作的順利開展。
可卻出現了這樣的對話:
楊可馨爸爸:老師,明早上楊可馨不坐校車,謝謝!
老師:楊可馨爸爸,媽的。
可憐天下“老師心”啊,一直等到群里沒有說話的人,才敢睡覺,可當意識到自己把“好”字打成“媽”后,趕緊給家長道歉,并說明原因。
可卻成了一個人的“獨角戲”,沒人回復。
家長群除了上述的“笑話”外,還存在一些現象。
1、在老師發布了一條信息后,家長們回復收到表示知曉。可總有些人乘機討好并奉承老師,并且帶節奏“感恩”刷屏!
2、當孩子在學校里發生一些矛盾、爭執、糾紛,家長在群里向老師或是對方家長討公道,逼表態,最后吵的不可收場。
3、有意無意的邀請投票、集贊、玩牌、甚至發布廣告,當被告知時,一句“老師不好意思,是孩子玩手機,亂發的”而不了了知。
家長群的存在有必要嗎?怎樣才能將家長群變得合理呢?
雖然家長群的存在與否,引發過爭論,但還是有存在的價值,因為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成熟,讓家長群成了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紐帶也是必然的。
如果想要家長群的存在更加合理更加高效,那就應該制定相應的群規,為了避免尷尬現象的出現,群里除了老師發布通知任務之外,家長們不能閑聊,不說一些和工作和孩子無關的話語。
如果有特殊的事情可以單獨找老師桃,不要在群里說,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大家覺得家長群的存在有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