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華羅庚是“中國現代數學之父”、數學界泰斗級人物。其實,華羅庚的學歷只有初中文憑;而且他還是個左腿殘疾的人。那么,他是怎樣克服這二大困難,從而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呢?
一.貧困與瘟疫,二只攔路虎
初中畢業后,華羅庚雖然考上了上海中華職業學校,但是由于家里實在沒有錢了。所以他只好退學在家幫著父親看雜貨店。因此,華羅庚的學歷就定格在初中文憑了。
華羅庚人生道路上的第二只攔路虎,出現于1928年,當時一場流行性傷寒在蘇南爆發、蔓延。只有18歲的華羅庚不幸被感染,醫生甚至覺得華羅庚已經無藥可治,好在半年之后,華羅庚挺了過來。
但是,因為在得病期間反復的用藥、發燒,華羅庚的左腿落下了終身殘疾。造成他在走路的時候要用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就這樣,華羅庚遭遇了另外一只攔路虎-左腿殘疾。
二.運用勤奮彌補學歷不足
在第一位伯樂王維克老師的引領與幫助下,華羅庚下決心用自己的勤奮來彌補學歷的不足。于是輟學之后,華羅庚沒有忘記讀書。當時他手里只有一本《大代數》和一本《解析幾何》,為此他找到王維克老師借來一些教材,并用手抄了50頁的微積分教材來學習。
華羅庚經常早早就起來,每次當鄰居早上起來磨豆腐的時候,他早已點著油燈看好久書了。白天,他用所有的時間看書、研究數學題,甚至忘記問候客人。鄰居們天天看他看一些奇怪的符號、畫一些奇怪的符號,便都覺得這個孩子“瘋了”。
起先由于當時信息閉塞,無法獲悉國外先進的數學研究進度,華羅庚提出的論題多是別人研究過的,所以發出稿件一直沒被采納。直到1930年,他的《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上海《科學》雜志收錄,這篇論文為他開啟了事業的騰飛之門。
這是因為,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看到了華羅庚這篇論文非常賞識,又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后,決定打破常規,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
這對華羅庚來說無疑是天賜良機,清華園的圖書館對于他來說簡直是天堂,那里既有先進、海量的數學書籍,又安靜沒有煩擾。他興奮地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研究,為了方便閱讀最前沿的資料,他又發揮了善于自學的特長,攻克了英語、日語、德語和法語多門外語關。
鑒于華羅庚的刻苦鉆研與聰明才智,熊慶來主任與清華大學特別欣賞,讓他在進入清華大學的短期內,連續三次破格升級,1931年,華羅庚先被提拔為數學系助理。
只有初中學歷竟然當上了國家著名大學的老師,華羅庚感觸非常深刻,他也充分認識到:自學正是自己叩開成功之門的鑰匙之一;學歷高低并不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才能,只有學到有用的知識就能品嘗到學習的真諦。
在掌握了學習的竅門之后,華羅庚終于打敗了“低學歷”的攔路虎,邁開大步,在刻苦鉆研數學的道路上奮勇前進了,而且創造了享譽海內外的卓越成就。
二.用堅強意志戰勝身體欠缺
面對人生道路上的第二只攔路虎-身體殘缺,華羅庚曾經用幽默的數學語言來表達過:這是我在做“圓與切線的運動”。他還十分自信的說過:“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不僅這樣想與說,他更用自己堅強的意志,來戰勝身體的欠缺。
身體有殘缺,不僅沒有受到人們的歧視,反而照常得到國內知名大學教授們的賞識,這讓華羅庚信心百倍,他下決心用自己堅強的意志來戰勝身體欠缺,并且做出成績來回報祖國與學者們。
當人們擔心華羅庚腿不方便,年齡又增大時,華羅庚卻說:明年比今年一定大一歲,現在不去我以后絕對去不了了,我腿不好是老毛病,肯定一年不如一年;工程不懂我可以學。于是,在祖國的崇山峻嶺中,都留下了華羅庚的足跡。
1975年,華羅庚患上了心肌梗塞,但是在治療后,他依舊決定繼續到全國各地推廣雙選法。當時,負責搶救的醫生說,“如果搶救過來,他也最多活十年。”華羅庚說,“那我不希望死在家里,我要死在工作崗位中。”
總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運用勤奮來彌補學歷的不足,用堅強的意志去戰勝身體欠缺。他的成功經歷充分說明了:學歷并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實際能力與才智,只要勤奮努力,你就能獲得成功;身體欠缺更不能否定一切,只需用堅強的意志去戰勝,肯定會收獲您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