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小編刪掉了秋招的各公司倒計時表,算是和今年的秋招做了個了結,跟國內的大廠說了再見。
拜拜!
在求職最艱難的今年,小編今天想和大家談談,如今出國留學,到底是會增加還是減少就業競爭力。當然小編在德國學的偏文科,在國內找的方向也是市場、運營這類的,所以以下內容會帶個人經驗和感受。海外留學黨,尤其是學理工的讀者可以在留言中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現在國內外很多崗位其實不要求研究生學位,相反,有時候公司更看中經驗。小編本科是北外,但是讀研究生的學校在中國沒有名氣。所以,在德國讀完3年研究生的我很大可能上競爭不過我從北外畢業后直接工作3年的同學。而且,在一些國內HR眼中,就算是世界排名相對靠前的一些海外高校,認可度可能還不如國內的985、211。
第二點:會有一部分海歸自我評價過高,對薪資的期待也過高。當然有人可能要反駁,覺得這種說法有失公允,覺得自己要的薪資是在正常范圍內。但是,德國留學不算貴,付出時間成本卻相對更高。而去英美留學真的非常燒錢,在這樣的付出下,難免無形中提高了自己對工作本身和其薪資的要求。小編覺得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就算大家沒有期待高回報,這一點也已經成為了一些企業招聘時的顧慮。
第三點:各方面脫節。小編的感覺是國內發展太快了,有點跟不上。我在德國呆三年,在國內的時間只有兩個月。國內又有什么APP,滴滴或者美團又有什么新功能新業務其實都不是很了解。但是,這些都可能是我在面試時需要面對的提問。
還有知識的脫節,在德國一般是德語或者英語授課,參加校招的確要考英文,但是小編的英語口語受德語影響很深,完全不是強項,而且大部分時間還是中文面試的,很多概念性的東西和案例,對于我們來說用中文表達反而是困難的。
此外,國內外同一個專業教的知識,可能差別還不小。比如在德國學會計,框架跟國內的差不多,但是內容上面還是有差別,以及每一個概念都要經過語言的轉換。
第四點:沒人脈。在德國的3年我沒有在國內認識新的人,而這些人有可能是會在我秋招時助我一臂之力的。我前不久在朋友圈看到,我北外的學妹說她在德企拜耳實習后,拜耳里面的學長學姐為她爭取到了最好的正式工作機會。小編看完真的是羨慕哭了。
第五點,德國畢業難,所以會面臨自己都不是很確定啥時候畢業的困境。國內研究生有明確的學制,一般不會出現這個問題。英美還有法國項目特別快,只要一年,但是我朋友的反饋是很貴但是沒學到什么東西(朋友主要是學工商管理或其他文科類)。我在德國學的倒是很多很難,但大部分工作中其實用不上。
當然,海歸也是有優勢的,比如說語言能力、宏觀視野和適應能力,與外國人交流的跨文化能力等。小編在德國打工、實習、做學生工,變得更加獨立自信和成熟,其實我之前是比較自卑的。所以,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出國,因為我在人格和見識上得到了成長,我覺得這比我學的專業知識更重要。
總結
隨著國內高校的發展,現在用出國來獲得專業性上的優勢,越來越難。但是還是有人不斷出國,因為我們在軟實力上面贏得的優勢也不可小覷。希望大家在德國也得到了成長,希望大家都拿到了心儀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