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是學霸,取決于內驅力,雙減就像一面鏡子,內驅力好的孩子扶搖直上,內驅力差的孩子一落千丈,差距越來越大。
最近鄰居小文苦不堪言,孩子在家上網課1個多月,他們家每天雞飛狗跳,因為3年級的兒子根本不自覺,上著網課心不在焉,很多知識根本沒學會,寫作業的時候就開始磨蹭,不是坐不住到處找東西,就是墨跡半天完不成作業。用她的話說,孩子一點自覺性都沒有,不僅成績下降得厲害,連續作業完成得也是一塌糊涂。
而另外一位同事卻說:“我家孩子越來越自覺了,在家就能把網課安排好,休息的時候還能自己私信找老師詢問難點,課堂筆記很清晰,孩子3年級后我們沒再操過心,成績更是經常考滿分。”
為啥同樣是上網課,同樣作業不多,學霸與學渣差距如此之大?根本原因就是習慣的問題。學霸家長在孩子3年級前狠抓孩子的各方面習慣,培養孩子的內驅力,所以他們看似成績不突出,卻后勁十足。孩子越到高年級,差距就越大。
而學渣父母卻只關注成績,不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和習慣培養。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你養成了好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經說過:“一切教育都可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而聰明的家長從孩子5歲后就懂得習慣培養,從時間管理到學習方法安排、從衛生習慣到閱讀培養、從睡眠狀態到晨讀習慣等等,學霸看似輕而易舉就能拿到好成績,其實背后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
調查了1000多名超級學霸后發現:超級學霸有3個共性,也就是從4、5歲就開始培養起來的習慣,一直影響他們將來的學習生活,未來幾十年也幫助他們取得很棒的成績。
一、科學規劃時間的習慣
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有超強的時間觀念,比如什么時間學習、什么時間玩耍、什么時間做喜歡的事等等。時間管理的差異,決定了孩子課外實際能利用的時間。學霸1個小時完成的作業,別人要做2個小時,一天只省下1小時,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就能省下2190個小時。
所以同樣是每天24小時,學霸卻能除了學習,還能做很多事,且每件事都能做到完美。有超強時間規劃力的孩子非常自律,他們每天抽出2小時做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堅持8-10年,就能做到頂尖水平,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學霸并不是書呆子,而是成績靠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背后就是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在加持。
1、教孩子記錄自己的“時間開銷”
從孩子4-5歲開始,父母就要教他記錄自己的時間,早上父母著急要去上班,孩子卻磨蹭不起床,明明都要上學遲到了,孩子卻不急不慢;寫作業不緊不慢,明明2個小時就能寫完,孩子一會玩橡皮,一會找東西,寫個作業要熬夜到晚上11點,家長急得火燒眉毛,孩子卻一點不著急。
可以嘗試說:“如果你能10分鐘起床刷牙穿好衣服,每天就可以多睡5分鐘。”
“如果能在2小時內完成作業,可以一起玩喜歡的玩具30分鐘。”
如果孩子慢慢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一定要獎勵,讓他體會到遵守時間帶來的甜頭。
2、規劃每一天要做的事
比如讓孩子把這一天要做的事全部列舉出來,找出最緊急迫切要做的事?搞清楚哪件事花費時間長?哪件事做起來最容易?哪件事應該什么時間去做等等。并在周末或者節假日陪孩子一起去做這些事。引導孩子將這些事情按照輕重緩急進行排序。最重要的放在前面,次重要的推后,留有選擇余地的放在最后。
3、學會夸贊孩子
當孩子在按照計劃完成一件事,哪怕是很小的事時也要及時鼓勵,引導孩子形成“我時間把控能力很棒,以后還要這樣”的的示。孩子也更愿意在未來規劃和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二、大量閱讀的習慣
閱讀是獲取知識最便捷的方式,也是孩子理解知識和儲存知識的基礎。那些優秀的孩子之所以出口成章、口若懸河,表達能力出眾、理解能力一流,是因為從小見過的事,看過的書,已經深深印在他們的腦海里。
而一個從小到大讀書5000本的孩子,和一個從小只讀過50本的孩子,差距不止是100倍的數量,而是智力、記憶力、觀察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的巨大差距。
也就能理解為什么有些孩子背一段課文只需要10分鐘,有些孩子卻需要2個小時,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積累不夠,有些人大量閱讀可以融會貫通,課文中很多知識是原來頭腦中已經儲備的知識,讀起來和記憶起來就像是在復習之前的知識,有種天然的熟悉感。而有些孩子卻從來沒見過,沒聽過,需要從頭開始記憶,需要一個“了解、熟悉、認知、記憶”的過程。
一項調查顯示,超級學霸閱讀量至少在1500-2000本左右,也就是說他們的平均閱讀量遠遠高于普通孩子的300本左右的閱讀量。
而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需要堅持,有些甚至從4-5歲就已經開始了,讀什么書?首先是與課本配套的推薦讀物,名著經典等。
三、異常專注地習慣
你會發現那些超級學霸,上課的時候并不是在抓緊時間一字不落地記筆記,而是認真聽老師的思路,碰到重點開始記,課后寫作業也是很專注,能在短時間內準確、快速地寫完,而玩的是候也會心無旁騖,盡情玩耍。
最重要的就是做每一件事時很專注。“天才首先是專注力。”因為專注做一件事是人的手眼腦協調能力增強,精神高度集中,無論是狀態還是效率都要高很多。
所以優秀的孩子背后都是好習慣的加持,而小學階段則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黃金期,一旦養好了,未來很省心,一旦沒養成,未來生活學習一地雞毛。
3個習慣即使是鍛煉出一個,就能讓孩子受益終生。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未來比拼的就是習慣,是自律,才有更多出眾的可能。
另外為大家整理了小學1-6年級應該養成的其他小習慣,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孩子。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用,記得關注、收藏、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