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4月8日訊(通訊員 王軒 嵐駒 童胡彬 鄧皓迪 全媒體記者 楊斯涵 黃京)用奮斗的青春點燃夢想的火焰,他們堅持著自己的信念走上了更廣闊的舞臺……肖燦城直博清華大學、崔家瑋直博北京大學、徐博直博香港科技大學,中南大學“硬核學霸寢”再添一個,該校機電工程學院2018級的3名本科生全部實現直博!今日,讓我們走近他們,看看他們如何逐夢!
潛移默化,他們攜手并進
“是室友的高額獎學金刺激了我,讓我知道寢室不僅是休憩的地方,更是大學的加油站。”在宿舍,崔家瑋笑著告訴記者,剛進大學時,他的學習內驅力不足,學習十分被動,對未來也沒有清晰的規劃和打算。為了把他“卷”起來,室友徐博和肖燦城便從日常小事做起:每天早起打卡、制定短期學習計劃,一起參加志愿活動……
(崔家瑋)
在室友的帶領與激勵下,崔家瑋慢慢跳出了自我舒適區,積極提問,主動鉆研,積極的寢室氛圍也進入了良性循環。
然而三人性格習慣各不相同,怎樣做才能相得益彰呢?記者了解到,徐博獨立自律,學習能力強,常常能從獨特的角度提出新的觀點和問題,活絡寢室的思維;肖燦城做事嚴謹仔細,精益求精,會幫助室友們規劃學習生活;崔家瑋工作效率高,常常能很快進入狀態做出進展。三年里,他們取長補短,良好的習慣也逐漸成為寢室公約。
生活中,三人更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獨特的寢室夜談就是三人幾年來友情的最好見證。在大二上學期的一個夜晚,三個人從過往經歷聊到生活學習,從個人未來的希冀聊到專業和社會發展的思考,有時聊著聊著突然捧腹大笑起來。他們說,現在臨近畢業,回想起那時氛圍,可能是大學里最美好的時刻了。
篤行不怠,他們共同到達理想的彼岸
“是金子就總會發光,只要我們篤行不殆,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在他們看來,學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水到渠成。
三人深知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厚積薄發,便早早定下了保研的目標。徐博一直堅持著記筆記的好習慣,并運用知識庫+筆記+管理歸納整理的三步法,建立起完整的知識脈絡與體系,為他以后的學習和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于喜愛軍事歷史的肖燦城而言,放寬眼界格局是他取得好成績的不二法門。“多聽多看多想,不要只停留在書本上,學會關注大環境大趨勢才能更加融會貫通。”肖燦城說。
不僅如此,在保研過程中,三人不斷在合作中解決難題,在相互鼓勵下迎接挑戰。參加夏令營時,三人的聊天群里充滿著團結的氛圍,分享彼此制作簡歷的心得,一起斟酌撰寫個人陳述的語言,共同分析心儀導師的資料……
(徐博)
起初,因為徐博的英語口語本就不算流利,面試過程中又難免情緒緊張,所以面試結果并不盡如人意。接下來幾個月,他苦練英文發音,熟悉PPT的所有內容,室友得知后,主動幫忙排解他的緊張情緒,陪他復盤并提出建議。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次的模擬練習后,徐博終于在他心儀學校的面試中獲得成功。而在崔家瑋面臨重大選擇時,作為摯友的肖燦城和徐博都默契地放下手中的事情,聚在一起幫他分析每個選項。
除了努力,心態沉穩也是他們成功保研的原因之一。肖燦城說道:“只要我們全力以赴,認真去做,與其關注結果不如享受過程。” 利用好碎片化時間是他們學習的妙招,合作探究是他們提升的法寶。三人經常會對課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各自想法的優劣,綜合各方的意見,雖然過程中也有分歧,但他們的友情卻是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愈發牢固。
熱心公益,他們堅定信念
在學習生活之余,三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化身火炬,投身志愿活動以踐行大學生的使命與擔當。
三年里,他們參加了許多志愿活動。徐博擔任機電工程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的部長,參與了許多志愿活動,曾獲得湖南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給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愛心家教”的活動,他說:“那個孩子家里條件不太好,他告訴我,很后悔初中沒有好好學習,特別想有個機會上大學,所以每次我倆都特別認真。感覺累了,就和他一起彈彈吉他,看著他的眼睛,我感覺一切都是有意義的。”肖燦城和崔家瑋則在校知新館擔任輔學義工,負責高數、概率論和大學物理等科目的教學,幫助更多同學解決難題。
(肖燦城)
特別的是,三人都參與組織了“學長的火炬”優秀志愿項目,為學弟學妹們學習ps、pr等各種技能提供指導和幫助。回憶起這段難忘時光,徐博說:“當時疫情來襲,我們無法現場教學,就通過線上方式加以輔導,看著學弟學妹的技術不斷進步,我們隔著屏幕也感到無比高興與自豪。”
面對未來,徐博表示,他會沿著科研的道路不斷深造,學成歸來教書育人,在學術界釋放他的熱情,在杏林里享受傳道授業的樂趣。肖燦城和崔家瑋也提出,要在博士期間做好科研,不辜負學校這四年的教育。三個少年將要各自奔赴下個站點,約定日后頂峰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