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模式與根因,具有完全的、絕對意義上一致性,這也適用于所有學習場景。
這種深層意識與強大背景,既不需急迫,因為具有長期穩定性,但也需要“自我”審視審查深層反省,這往往導致漫長、突然和根本性變革,此為元認知審查和調整,是最大背景與框架的“運動”,是最深內在性、自發性、完整性,僅僅只能來自內部覺醒。外力有價值,但是使用不當是摧毀性的。
學習力的基石性原則,是基于保護學習者基于既有知識、能力和局限性的自尊,一切敏感、激烈、侵入都是危險和有害的,遵從無聲、事件、啟發、示范原則,禁止暴力介入。
對青少年、學習者要遵循嚴格的對心靈的“觸摸禁忌”,因為學習者是處于絕對信息弱勢的,這需要教育耐心和教育時機,以及平等尊重同情力量,這是關于教育的知識、修養和原則。
學習是漫長、復雜,需要事件、契機,某種沉思、積累,蘊藏可能性的,漸進式的,不斷覺悟的過程,而且永無止境。只有無限接近而無絕對性,因為人類意識存在根本性的偏見、誤差和局限性。
人類認識論討論的就是關于偏見的自我斗爭過程,一直伴隨人類發展,自我批判是人類進步原因,包括集體的自我批判。
知識即批判,這就是認識論的基本定義。科學就是發現、想象、實證與批判的思想行動,大于繼承性。知識范式研究者庫恩說,只有當上一代知識壟斷者死光了,新生知識才有出頭之日,而不是因為新生知識不對。
在這一點上,目前灌輸式教育,知識教條主義,刻意隱匿批判性的教育,屬于徹底的教育失敗,這是時代悲劇,也是社會根本停滯以及未來遭遇可能失敗的原因。
參考文獻:
焦爾當《學習的本質》
庫恩《科學技術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