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本科畢業之后面臨著一個選擇,很多學生會糾結于到底考研還是考公,考研上岸之后學歷得到提升,研究生在就業市場中更占優勢,而公務員是公認的鐵飯碗崗位,穩定、體面其待遇豐厚。
兩者都是不錯的選擇,但從成本上來看考公的性價比會更高一些,上岸了就能工作賺錢,而且工作極其穩定不用擔心被辭退,很多人覺得考公好像比考研更容易一些,實際上并非如此。
考公比考研更容易?過來人表示不認可,考公比的不僅是學歷和成績
2022年考研報名人數457萬,最終錄取人數大約110萬,從上漲的國家線也不難看出今年考研競爭相當激烈,大學生要重新審視一下是否要考研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難讓學生不得不去提升,未來考研只會越來越難,所以很多學生將目光投射到公務員考試上,一部分學生認為考公比考研簡單,真的是這樣嗎?
實際上公務員的招錄比要高于研究生,公務員的上岸難度比研究生更高,有很多人都是二戰、三戰國考省考,公務員對專業是有要求的,三不限崗位報考人數幾百上千,最終只錄取一兩個人,難度可想而知。
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才都想去考公務員,導致公務員的學歷門檻不斷提升,好的崗位學歷已經“卷”到研究生了,報考人數要遠大于招錄人數,所以選擇空間很大,最后上岸的都是優中擇優。
公務員考試的成績固然是重要的,足夠優秀才能脫穎而出,但有過來人表示公務員考試更像競賽,比的不僅僅是學歷和成績還要看排名,哪怕分數再高排名排不到前三大概率也要被淘汰。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哪怕成績排到第一屆學歷也很優秀,政審過不了也無法上岸。
公務員政審添“新要求”,3類考生上岸無望,成績再好也是徒勞
公務員考試跟考研一樣分為初試和復試,面試中拿到高分基本上就是勝利在望了,不過也存在意外情況,若是政審沒有通過考再高的分也是徒勞。
公務員報考人數越來越多,政審要求也變得越來越嚴格,公務員政審添“新要求”,有三類考生可能上岸無望,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考生要提前了解。
第一個要求是不允許已經有公務員身份的考生參考,這個很好理解,有的人考上公務員之后卻對崗位不滿意,但又不忍心放棄,這種情況必須做出取舍,所謂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報考條件中明確規定如果已經上岸了就不能再參加考試了。
第二個要求是公開發表過不當言論的考生無法通過政審,如今是網絡時代,網絡環境也越來越自由,但大學生要注意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能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要遵守法律和道德。
若是在網絡上公開發表過一些不正確言論,公務員政審就會受到影響,希望學生不要因小失大。
第三個要求是大學期間被開除黨籍或者留黨察看的考生政審是過不了的,這一條要求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哪怕是學生學歷高成績好都沒用,要想增加公務員上岸的概率大學期間一定好好表現。
考生本人嚴于律己還不夠,直系親屬也可能影響政審
考公的難度不止于此,即使學生各方面都很優秀,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沒有過不良記錄也可能被淘汰,因為公務員政審除了要查考生本人還要查直系親屬。
用古話講就是“連坐”,直系親屬曾有過違法犯罪記錄將會影響學生考公,公務員的普通崗位一般只查考生和考生父母,如果是考公檢法崗位三代直系親屬都要查,哪怕和親屬已經斷絕來往也有影響。
一部分人覺得公務員政審連坐不公平,自己犯的錯應該自己承擔,不能因為親屬的錯誤而讓學生的努力功虧一簣。
筆者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正式連坐是在篩選更適合當公務員的考生,同時也是提醒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不要做違法亂紀的事情,整體看是具有積極影響的。
大學生如果想考公務員最好是提前了解親屬有沒有過會影響政審的不良記錄,提前發現能及時止損,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曾有考生因為私生活混亂而被其他考生舉報最終落選,所以不要忽視任何一個細節。
今日話題:你認為考研和考公哪個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