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博士”是我國的最高學位,一旦博士畢業表明已經具備了產出原創成果的能力,
作為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人,在學校教育已達頂峰,在尋找工作時將掌握更大的主動權。
考研大軍在逐年上漲,截止今年有近457萬考生,而最后錄取不過110萬人,300萬人將會成為陪襯,不甘心者有之,二戰,甚至三戰比比皆是。
就業環境的嚴厲,本科學歷的貶值,經濟轉型的壓力,疫情對經濟的打擊,更高的學位帶來的安全感,成為眾多碩士研究生的追求。
博士讀完都30幾歲了,十幾年的青春投入值得嗎?答案很現實
碩士研究生在權衡當下環境以及考量自身的情況后,加之導師的鼓勵,會選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這樣更有利于進入某些需要高學歷的企業,科研院所,中高院校等等,掌握更大的話語權。
最為一個國家的最高學位,能獲得人肯定少之又少,所謂物以稀為貴,獲得的過程是無比艱辛的,各種酸楚難以名述。
博士歷程上的艱苦
說起博士一詞會讓你想到什么?
高學歷,高收入,社會名望高,社會價值大,或者難以言表的羨慕,牛掰的感覺。仿佛博士代表著你所不能獲得的一切。是
絕大多數一生都難以企及的。
博士的歷程是艱苦的,
從能達到讀博的門檻,到博士安全落地,從時間到身心都要經受極大的考驗,真是千錘百煉的結果。
近幾年,國家教育在不斷改革,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越來越嚴進嚴出了,為了應對經濟轉型,培養更加適合國家人才的情況,嚴進寬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想混個研究生學歷的情況越來越難。
能夠獲得博士學位的學校,在此學位上無論是人才投入,還是經濟投入都是巨大的,肯定聽過很多高校申請某學位博士點很多年不通過。
而要成為某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的博士是要想申請,再經過研究生考試,導師的選擇,沒有真才實學是肯定不行的,即使偶爾過關,可能畢業就很難了。
無論是文科類博士研究生,還是理工科類博士研究生,要么常年在卷軼浩繁的文獻里苦苦探尋,要么在實驗室里夜以繼日的摸索。
在研究生階段,成果的產出最能體現的是論文,高質量的論文,從開題到通過,期間反復修改,身心俱疲,也許才有個不錯的結果。
中科大已經率先垂范,響應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因為每年都有不少學生,都無法正常畢業,而無法獲得博士學位。延期畢業對學生的打擊是很大的,因為讀到博士年齡已經很大了,又加之長達4年的讀博之路,最后卻無法畢業。
延長畢業時間,使得學生最大程度的避免“延畢”,使得博士學位的取得更加符合學生的利益。讓更多的學生踏實的做好實驗,提煉更有價值的文獻。
三十而立的年紀還在讀書,博士是否值得?社會選擇更加現實
假如最快讀完博士學位大概7年,而你本科畢業的同學或者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同學,已經先你7年到4年的時間進入社會工作。
是否敢拿時間賭明天?別人已經三十而立,而你還在苦苦讀書。
其實,等你真正拿到博士學位,你和同學們追求的人生,以及工作環境,交際的情況很小。你的周圍也基本都是高學歷的人才,都是博士畢業的高價值人群。在社會上,還是“寶貝”級別的人物。
讀博期間,國家也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能培養出高價值的人才。
自己產出的價值或者人生的導師就是你的貴人,對于工作基本不用擔心,因為高價值的經濟,背后需要高價值的知識,而博士是知識的具體體現。
未來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讀完3年的碩士研究生,如果,想進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或者高科技產業,讀博是必須選擇的道路,否則連門檻都達不到。
但是,讀博也是人生方向的選擇,等讀完博士,人生的時間已近一半,再進入到社會中,可選擇的方向就極為狹窄了。所以,前期學什么專業細分方向極為重要。要調整好心態,做好十足的把握,準備好吃苦的心理,才會有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