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師表賦予老師的意義并不是只留存于表面,更是要求老師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們做出表率,學生們對老師那份真摯的尊敬,是需要每個老師去用心維護的。
無數(shù)的教育工作者胼手砥足,將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捧到學生面前,他們都是教育的先行者但在這個群體之中,并非所有人都是名副其實的優(yōu)秀教育者,總有一些人的道貌岸然,會讓老師的形象受損。
疫情期間,各大高校也在積極為學生做好防疫工作,全國各地排隊做核酸已經讓人們習以為常,高校里面的人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按理說他們應該更加注重維護秩序,但有一所大學的某位教師就成了“反面教材”,如此“表率”讓學生看不懂了。
“就這樣給學生做表率?”高校老師擾亂核酸檢測秩序,后續(xù)處理來了
各個大學實行封閉性管理,老師們就成了首當其沖的工作人員,他們既是學生們的家人,也是校園里的服務者,比如上海交大的很多老師和教授為了讓學生們一日三餐得到保證,白天負責給學生們送餐,晚上還集體探討工作效率問題。
有的老師能處處為學生著想,做出正確的表率,而有些老師卻總覺得自己應該有“特權”,能在偌大的操場,眾目睽睽之下,做出與身份不符的事。
鄭州大學是河南唯一的一所211高校,在疫情封校的情況下,志愿者們組織在校人員有序進行核酸檢測,學生們都非常配合,老師們也自覺排隊,就在大家都按照程序進行的過程中,人群里面發(fā)生了一點小沖突。
原來是一位老師他不顧排隊的秩序,直接插隊,還與排在他前面的老師發(fā)生了口角,還對前面的老師推搡,腳踢,在場的志愿者怒斥:“你們就是這樣給學生做表率的嗎?你們還是老師啊,動手打架合適嗎?”
在場人員多加勸阻,被打的老師也當場報警,對于這件事,鄭州大學立刻展開調查,并且后續(xù)處理來了。打人者是鄭大的老師何某鋒,擔任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教學工作。
在核酸檢測當天中午,何某鋒在校外飲酒,下午參與核酸檢測,想要插隊,前面的老師阻攔他,結果就發(fā)生了之后的沖突,學校對何某峰的處理結果是給予他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和行政記過,取消年度所有評優(yōu)資格。
疫情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人間百態(tài),即使表面是威名赫赫的老師,背后也可能素質堪憂
在這樣的事件中,網友們都覺得這位老師配不上“為人師表”這四個字,而當時在場的那位主持正義的志愿者,也被人們贊揚,所以說疫情就如同一面鏡子,將個人的素質全都照出來了。
成為一名教師的路上,首先要擁有教師資格證,而在大學擔任教學任務的老師,學歷上也有更高的要求,老師們除了要教會學生學習技能,還得在個人素養(yǎng)方面做出表率。
如果老師們表面上都是威名赫赫,但背后卻素質不達標,那么,他們教育出來的學生又會是怎樣的人呢?這值得教育者進行反思,也值得各個高校的管理者在培養(yǎng)教師隊伍的方法上面多加考量。
高等教育不止要面向學生,也要面向老師,提高全體人員的素質勢在必行
大學教育面對的不只是學生還是老師,只有老師具備了足夠的涵養(yǎng)和學識,才能對學生們有所輸出,空有學識卻沒有素質,學生們只能觸及知識的皮毛,卻不能深諳其意義。
高等教育應該注重學生以及老師的全方位發(fā)展,大學是一個崇尚自由的地方,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追求與眾不同的發(fā)展模式,但不要忘了將自身素質先達標。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老師自己在某方面都沒有達到標準,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也會有失偏頗,教育是非主觀的,更注重科學性,但偶爾的感性,也能讓學生們對知識更加深刻,而感性的前提是老師要具備最基本的為人師表。
筆者寄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君子的發(fā)展之路,首先要將個人素質放在第一位,老師更是如此,作為學生的指路明燈,傳授知識是一方面,塑造人格更重要,愿每一位老師都能夠堅守自己的責任感,多為學生做出正確的表率。
今日話題:你對鄭州大學的處理結果怎么看?(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