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杜威批判傳統教育只傳遞間接經驗,忽視學生的直接經驗,他反對學生單純學習抽象的理性的知識體系。
杜威在“教育即經驗”方面主要主張以下幾點:
1.直接經驗是增長智慧和發展理性的基礎,教育應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中心。
2.學習直接經驗的過程是促進學生全面改造與全面發展的過程。
3.強調經驗過程當中人的主動性。
杜威的“教育即經驗”在實踐方面提了幾點方案:
1.活動課程是體現“教育即經驗”的最好的課程類型?;顒诱n程指以開展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的課程類型。
2.“做中學"是體現“教育即經驗”的最好的教學方法。“做中學”指學生應該主動地從經驗中學,從活動中學,學生在動手操作.開展活動中總結知識。
3.“教育心理化”是體現“教育即經驗”的最好的課程編制法則。
其中,“教育心理化”又分為以下幾點:a.心理邏輯:教材的編制要依據學生的心理邏輯來編寫;b.教材直接經驗化:教材內容盡可能以直接經驗為起點來編寫。
杜威的“教育即經驗”思想也有其優缺點:
優點:
1.挖掘直經的作用,說明理性凌駕于經驗之上的誤區。
2.拓展直接經驗的內涵與外延;
3.革新課程觀、教學觀;
4.教育宗旨并非傳授知識,而是提供條件、激發學生主動性、從直接經驗中學習知識。
缺點:
1.走向經驗中心論、過度強調直接經驗、忽視間接經驗;
2.很多間接經驗無法直接轉化;
3.教學耗時耗力,很難發揮教師的主導性 4.教育質量下降。
總體來講,杜威的“教育即經驗”打破了傳統純粹傳授知識的教授的模式,從經驗中學習,學生面對直觀教育更容易接收知識。雖然其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在如今的課程教授中仍占有很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