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叨叨的學哥
越來越多的博士,進入高校當輔導員。
大學對于大學生而言算是相對美好的學習階段之一了,大學生讀大學后,是離開了家長的身邊,就會感受不到家長的督促和嘮叨了。
同時大學里的老師對于大學生是屬于放養的模式,和高中相比,大學生大學里真的寬松和自由了好多,但大學生還是不能出現懈怠的,要不大學時光的意義就會下降。
大學生可以享受到的美好時光也就只有三四年的時間,本科要讀4年,專科3年就畢業了。
如果大學生想在大學這一象牙塔中繼續深造學習的話,是可以選擇繼續讀碩士和博士的,畢竟學歷才是大學生就業期間最有力的敲門磚。
如果大學生的學歷不過關,那就直接無緣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把就業目標放在高校,像輔導員這一崗位還吸引了很多博士加入。
高校的輔導員清一色博士,是大學生間內卷越來越嚴重?還是就業難
從不同高校招錄的輔導員來看,呈現出博士扎堆的情況,出現了高校的輔導員都是清一色博士,在南京林業大學公布的擬招錄名單中,入選的13名大學生都是博士。
其中有10名大學生是來自于像北大、國科大和南大等這類頂尖名校,在浙大公布的2022輔導員擬錄名單中,也可以看到入選的20位大學生都是名校的碩博士。
入選替補候選名單中的39名大學生都是來自像北大、上海交大等這類雙一流名校博士。
在東南大學公布的輔導員擬錄名單中,入選的大學生也都是博士研究生的學歷,都是來自于像清華、北師大、武大、上海交大和南大等一流名校。
在川大發布的輔導員招錄通知中也是只需博士,只面向博士研究生進行招錄,一共提供了35個招錄名額。
除了在武大學和同濟大學等這類名校中會看到博士,連像燕大、濟南大學、重慶師范大學、河南大學和臨沂大學等雙非層次的院校。
在招錄輔導員期間,也把標準定為了博士研究生,看到這一情況的出現,不免有種是大學生間內卷越來越嚴重?還是就業難的疑問。
高校內的輔導員是不向其他的任教老師是有著教學壓力的,每天是不用給大學生進行講課的,高校內一個不需要負責教學的崗位就要求博士,會不會有些大材小用了呢?
個人解析
不同高校輔導員的招錄中,隨處可見博士的身影,就表示博士對于輔導員這一崗位還是相對偏愛的,并不會出現找不上來人才的情況。
而且擬被錄用的博士大多還都是來自于雙一流名校的,并不是普通高校畢業的博士生。
高校輔導員會變成博士偏愛的崗位,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享有事業編制
高校擬錄用的輔導員,基本上都是享有事業編制,一經被錄用后都是編制體系內的高校教師,高校內的輔導員并不都是有編制的。
有的只是以普通合同制聘用的,還有的只是臨時工,被成功錄用后機會有編制,那么就不用再重新考編制了,穩定的編制還是很香的。
是有可以轉崗機會
高校輔導員也是有可以轉崗的機會,可以去到其他的崗位中去進行體驗和學習的,四川外國語大學就發布了明確地轉崗要求。
只要符合條件的畢業生,是可以自行提交申請的,通過審定的畢業生,就表示轉崗成功了,畢業生需要在輔導員這一崗位滿幾年,有年度考核都要在合格以上等條件。
有著明確地晉升體制
各大院校對于輔導員都是有著明確地晉升體制,會有不同方面的考核標準,如果考核成績連著多年優異的話,是可以晉升為高級職稱的。
其實高校的輔導員薪資待遇,不是想象中那么低的
其實高校輔導員的薪資和待遇,不是想象中那么低的,要不也不會有那么多更高學歷的博士研究生加入,安徽理工大學一位入編三年的教師。
每月打卡工資是3260元,公積金是1420元,每月公勤補助950元,每學期的績效有31000元,取暖補助是2700元,每月車補是850元。
每月住房補貼是1500元,年終獎是14500元,年薪是在10萬以上的,這還是雙非院校的標準,重點院校的薪資待遇是會比這個更高。
筆者總結:
高校輔導員在博士中是受到認可的,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博士加入到了輔導員的崗位中,其博士生來自的院校大多也是重點行列的。
高校輔導員負責的就是和大學生有關的工作,在工作中就是和不同的大學生打交道,是不用給大學生進行教學的。
今日話題:
你博士當輔導員是內卷還是就業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