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大學的第一天到車站時的場景嗎?父母幫我們拖著行李,而我們在四處張望去學校的車子……
在我的記憶里,小時候沒有買來的玩具,沒有好吃的零食,沒有早上一杯牛奶+一個面包,有的只是跟鄰居家孩子玩捉迷藏,夏天光著屁股去河里游泳,春天去山上撿松樹菇,秋天去樹上掏鳥窩,冬天在一起堆雪人……一點不夸張的說,像我們農村娃的童年過得很充實。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每個父母對子女的期盼,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的人從初中畢業就休學跟隨父母去外地做生意,有的就干脆去工廠打工了,只有極少數人選擇繼續上學直至大學畢業。走出窮山溝去城里工作買房是很多老一輩人對子女說的話。
很多父母當初讀書的無用論,現在回想起來也不一定正確
這是一個農村孩子必須要走的路,坎坷而又不得不面對現實,說句掏心窩子的話這路真不是那么好走的,磕磕碰碰長大成人,社會各種殘酷的現實,被壓的精疲力盡,父母也幫不上忙,全靠自己。
那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為什么處處碰壁呢?筆者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一、人脈受限
二、農村家庭底子薄
三、機遇
具體來談一談:
01、人脈受限
世界不可能絕對公平的,現在的情況就是祖祖輩輩接力賽的結果,努力是要和你同起點甚至起點比你稍微高一點的人競爭,為后代的起點掙來一些優勢,就好像成千上萬的接力賽,你一開始就看跑在最前面的人,發現無法企及,就完全放棄變成最后的那個人,殊不知你也可以努力,成為超過50%,70%,甚至超過80%的那個人,然后你的下一棒就有了超過別人80%的起點。有句話說的好:現實很骨感!我們不得不承認,從農村出來的孩子沒有人脈沒有資源,全都靠自己。
完完全全靠孩子自己去拼去搏,必定一路坎坷,滿路荊棘,還不見得有應有的結果,即使有好的結果,這樣子的人也是鳳毛麟角
02、農村家庭底子薄
創業是很多大學畢業生的夢想,可是創業是需要啟東資金及流轉資金的,對于農村孩子來說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的,光靠貸款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認為寒門學子至少需要三代共同努力,在一代的支持下,二代跳出農門,三代獲得更好的發展,并且需要三代都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達到
03、沒能遇到好的機遇
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討論機遇。的確對于土生土長的農村娃來說,人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未知數,就拿大學生就業來說吧,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后不去工廠上班,而是從事了外賣、快遞等行業,就拿一個985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吧,一個月給5000元顯然是不夠的,為了什么生活無奈和壓力迫使他們選擇了比較累的工作,不過試想一下如果能找到一家朝九晚五的上市公司或國企上班工資待遇不差的,誰還不愿意呢?一個蘿卜一個坑,機遇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寫在最后:
我覺得《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是很值得一看的,人的窮富其實就在于思維,不是別的。既然靠不到自己的父母,那就光著腳在雨中奔跑,不要自尊心作祟,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熬過這一段苦,就能守得云開見月明。上述說的經歷我都有,但我現在過得很好啊。不攀比,更努力,給自己的人生做好規劃,忍著去努力積蓄第一桶金,提升自己的財商思維,我在努力積蓄第一桶金的時候,忍著什么都不買,以存錢為樂,開源節流,甚至因此還被同事嘲笑過我很窮,連衣服都只有兩三套替換,更別說平時吃零食什么的了。積蓄了第一桶金后,就好發展了。如果自己的父母本就是窮爸爸思維,或者其他不利于我們發展的思維,那就不要受父母思維的影響,走自己的路,擺脫他們的陰影,這樣才能牢牢地把自己的命運拽在自己的手里,才能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