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琦
導語:高考決定著學生的命運,如果學生能通過優異的成績考上名校,那么學生一輩子可能都衣食無憂。
但由于現在就業市場飽和學生能找到合適工作的機會少之又少,不管學生選擇什么行業都會面臨著就業難的情況。
近幾年因為大環境的影響,醫學專業成為報考的大熱門,但這個行業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許多學生都不能踏入這個門檻,如果學生能考上620分左右,那么醫學院校足夠學生挑選。
我國目前的教育資源足夠培養出一代又一代醫學人才,大家都知道醫學專業的好,因為學生畢業之后就能獲得鐵飯碗工作,而且薪資待遇高,社會地位也比較高,但醫生光鮮亮麗的背后也有鮮為人知的一面,這是一般家庭承受不了的。
醫學生的心酸一般人都承受不了
隨這社會的發展,供高考生選擇的大學專業已經有500個了,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就業前景報考大學專業。
醫學專業就是學生最先考慮的專業,每一位學生都想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但現在在民間卻流傳著“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結論,這到底是為何呢?
首先,醫學難度較大,學生需要耗費很長時間才能學明白。醫學專業學習起來是非常難的,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臨床更要做實驗。
而且醫學生的課本比任何專業的課本都要厚,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本沒有重點內容,因為病人不會按照重點內容生病。
每逢期末就是醫學生的渡劫之日,整本書上的內容都需要背誦,掛科在醫學生眼里已經是最簡單的結局了。
其次,學制年限長。醫學生擁有本科學歷是遠遠不夠的,本科學歷的學生只能去村鎮醫院,如果學生想進入大醫院工作的話,就必須本碩博連讀,等到學成之后已經接近30歲了。
最后,對學生的家庭經濟要求比較高。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學生必須學習7-8年,而且在學成之后還會經歷規培,在這期間學生是沒有太大的收入,一切都需要家庭的接濟,所以說學醫是慢性燒錢的專業,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謹慎學習。
雖說醫學專業這么辛苦,但能真正成為醫生的學生卻少之又少,據統計,我國共有60萬名醫學生,但能成為醫生的學生只有5/6。
醫學類“三無學生”的無奈,每年60多萬畢業生,最后結果卻是轉行
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教授表示,每年能成為醫生的醫學生不過只有10萬人,不管怎樣這個數字未免太低了,那么到底是因為什么原因才會出現今天這種情況呢?
其實現實情況并不是因為社會飽和,現在依舊有很多醫院在招聘醫生,一邊是苦苦求職的醫學生,一邊是求賢若渴的醫院,出現這種情況是不是非常矛盾。
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因為現在畢業的醫學生幾乎都是“三無學生”。
“三無學生”并不是貶低的意思,醫學生也不想成為三無學生但在其中確實有很多的無奈。
首先,沒有醫師資格證和醫師執業證的醫學生。眾所周知醫學生的門檻非常高,學生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必須考證,而這兩張證件就是含金量最高的,每年只有25%的學生才能考下來。
其次,學歷不達標的學生。醫院對學生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學生想進入三甲醫院,就必須擁有博士學位,如果學生學歷不達標卻想著進入好醫院那是不太現實的。
最后,沒有背景和人脈的學生。如果學生是醫學世家,那么進入好醫院的幾率會比較大,現實中三甲醫院的名額特別少,有背景的學生才能成功進入,這可能是不用質疑的事實。
學生要學會堅持,堅持下去才會獲得勝利
學醫需要的從來不僅僅是一腔熱血,學醫這條路布滿了太多的坎坷,只有學生能堅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所有醫學生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既然學習了就不要讓自己轉行,因為你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不能繼續浪費了。
如果學生有想學醫的心思,那么筆者推薦學生報考口腔醫學或者影像學,這兩個行業的就業前景比較好,并且工作起來不是很累,學生可以參考一下。
今日話題:
大家認為現在學習什么專業就業前景好?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