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護理專業進電子廠實習,中職教育不該如此!
當下,教育部門一直在推動普職分流,其對于國家和社會的意義不言而喻。然而,近日一則學護理專業的學生,被學校派到電子廠實習,一天要在流水線工作十幾個小時,而且老師沒收了學生的身份證的消息,一時間引發了網民的熱議。
據媒體報道,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民族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中醫護理專業4個班的學生被統一安排到一電子廠實習,主要工作內容是加工、檢測電子元器件。從實習內容上看,似乎這種實習對這些中職教育的學生來說,可能意義并不大,更像是廉價的勞動力。
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生,一般實習的單位應該是醫院,而不是工廠流水線。中職學校如此安排學生實習,是對自身教育質量的否定,更是對學生未來的不負責任。尤其是當家長對普職分流仍然有些焦慮的背景下,中職教育發生如此事情,更是讓這份焦慮又增加了幾分。
中職教育進入到優質教育資源還要走多久?
無疑,要大力發展中職教育,就要維護中職教育的社會認可度。顯然,這樣的事情發生,人們對中職教育有增加了不少偏見??磥硐嚓P部門要推動中職教育發展,要實施普職分流也需要在這方面狠下力氣。
不得不說,過去在許多人眼中,只有差生才會選擇中職教育,優秀生都進入到了普高。畢竟孩子能夠進入到高中,就能夠有讀好大學的希望。然而,如今大學生就業難也成為了問題,在細化的用工市場,需要多樣性人才,普職分流可以說是順應潮流。
那么,當下如何打消人們對中職教育的顧慮,也成為了相關部門關切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一些地區的職業院校升格為了大學,有的冠以職業技術大學的字樣,成為了本科院校。可以說,這為職業教育發展注入了活力。不過,一所學校更改名字容易,但是想要獲得社會認可卻并不容易。這需要學校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通過就業贏得口碑。
因此,對“護士專業進入電子廠”的怪象,應該給予嚴厲的打擊,斬斷其中的利益輸送鏈條。
作為中職學校,也不應該將學生作為賺錢的工具,更不該用學生“實習”來賺錢。中職學校應以教學質量作為生命線,通過教學獲得學生的認可,獲得家長的認可,這樣才能持久地發展下去。誠然,作為校方有“拿捏”學生的便利條件,常常以不發畢業證,甚至是“開除處分”來警告學生,在這看似“威風”的背后,則是學校每況日下的口碑和銳減的生源。
由此也可以看出,讓家長接受普職分流,先要讓中職教育改頭換面,拿出一個學校應該有的責任和擔當?;蛟S,中職教育不僅僅缺少好的生源,更缺乏好的管理者。誠然,普職分流是大趨勢,但是這也不能成為中職教育者可以驕傲的資本。況且職校生也不是隨意“打包處理的商品”,教育更不是一場“生意”。
我們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優秀的中職院校,“普職分流”下的中職教育,亟需優勝劣汰!
相信在時間的流失下,那些將教育當生意的學校將會被淘汰。當然,當下職業教育還需要整治類似的亂象,甚至剔除辦學能力太差的學校,壯大優質中職學校,可能才能建立良好的中職教育生態。
屆時,相信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會接受中職教育,讓我國的工匠精神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