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就業競爭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不管是私人企業還是考公考研,或者是用人單位,都是以學歷為準,很多好的用人單位,都挑學歷,挑專業,挑學校,這就導致了低學歷,學校一般的畢業生無法獲得好的就業機會。
而這些畢業生中,有很多人就開始調侃,用人單位的不公平性,這一紙文憑,難道就可以直接代表著能力嗎?985跟211的大學生,實踐能力真的就要比普通院校的高?但是不管呼聲再高,質疑再強烈,事實終究是如此,學歷就是一切,你的學歷若是無法達到一定高度,那你的所有疑慮都在為自己找理由,應該要正視自己,對于自己的人生地位要清晰,這樣才是普通院校畢業生的唯一出口。
分數是實力最有利的證明
許多人的命運,其實在高考時就被決定,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以考擇人,這一直都體現了社會的公平性,在高考的時候,可以直接以優勝劣汰的方式篩選人才,高分數的背后,是個人智力,用功程度,學習方式的證明,這是屬于學生們自己的實力,上北大清華的學子,豈是一普通上二本的學生可以相比?若是在高考的時候就已經輸了,今后的人生翻盤機會也會更低。
現在上網非常便利,網上流傳著很多“毒雞湯”,“精神鴉片”,它們將低學歷可以暴富的故事無限放大,導致很多學子都認為讀書無用,深信這些內容的學子,都忽略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概率,社會上僅僅只有一小部分的人會擁有如此輝煌的生活,作為普通的自己,還是應該老老實實地掌握知識,提高自己的成績才是硬道理。
學會承認自己的不足
可以正確面對自己的短板,自己的缺點,那是屬于一種豁達的人生智慧,是自我成熟的一種體現,承認自己的實力并不如他人,這并不是長他人志氣,若自己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那就不要妄想追求外企、500強、大廠、高薪等職業,這都是屬于博士,碩士生的領域,自己更加應該去小企業發展,在考編的時候,不應該報省直單位,top2、985的學生會更有實力,只有在基層才能讓自己發光發亮。對于自己的實力,不要盲目地自信,否則只能是論為高手過招時的炮灰。
他人所擁有的并不僅僅只是成績好
其實有的人也會說,大專生更加注重的是實踐能力的培養,比起本科生,自己的動手能力要更強,本科生所會的僅僅只是書本中的理論知識點而已,在工作中實際的作用并不大,不過事實卻是,落后的理論知識只能是步步落后,即便再多的實踐也都無法彌補。
很多人都覺得成績好的人會是書呆子,不懂得實踐,交際能力差,情商并不高,但是你是否有曾想過,他們的高情商只是不屑用到自己身上而已。
學歷始終代表著一切,若是沒有高學歷那一切都是空談,你不努力,不奮斗,那并不會有人愿意為你的這些懶惰買單。反過來想一想,他人在高中辛苦所考出的985,難道就應該與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平起平坐嗎?那這樣對于他們來說又是否公平?若是用人單位不注重實力,不注重學歷,那試問誰還會奮斗那一紙文憑?中國又能培養出多少人才?又怎么才能變得更加強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