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育英中學,作業分為必做項和選做項。如果學生學有余力,則可以自主自愿選擇基于自身知識圖譜生成的個性化學習手冊,作為補充專題學習。作業的“千人千面”,背后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支撐,有效降低了學生作業總量,提升了作業質量。
翻開育英中學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手冊,里面的內容包含了學生日常檢測的錯題解析、知識點講解,以及針對薄弱知識點的拓展練習題,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鞏固提升,滿足多樣化學習需求。
作為個性化學習手冊的技術支持方,科大訊飛相關技術人員介紹,個性化作業要以精準的學情分析為重要前提。首先基于OCR(光學字符識別)技術識別學生手寫作答的中英文和理科公式,減輕教師的批改負擔。再通過機器閱讀理解技術提升學情數據分析深度,并判斷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即學生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和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構建系統性的全學科知識圖譜,規劃最優學習路徑,推薦個性化學習方案。
通過科大訊飛智慧課堂、智學網大數據精準教學等智能教學應用,育英中學在日常教學中過程性采集學生學情,經由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技術,動態生成學生學情數據,為精準教研、以學定教、優化作業設計提供數據支撐。